|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课题的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第2章 国有独资公司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17-25页 |
| ·国有独资公司的内涵界定 | 第17-18页 |
| ·国有独资公司分配制度的理论支点 | 第18-24页 |
|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财富的公平分配 | 第18-19页 |
| ·激励理论与协调所有者和员工利益 | 第19-21页 |
| ·人力资本理论与人力资本分享剩余 | 第21-22页 |
| ·产权理论与国有独资公司剩余分配 | 第22-23页 |
| ·制度变迁理论与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进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国有独资公司分配制度演进中的问题 | 第25-32页 |
| ·国有独资公司工资制度演进中的问题 | 第25-28页 |
| ·国有独资公司经营者收入缺乏依据 | 第26-27页 |
| ·国有独资公司内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 第27页 |
| ·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大 | 第27-28页 |
| ·分配制度中政府职能不明确 | 第28页 |
| ·国有独资公司利润分配制度演进中的问题 | 第28-31页 |
| ·所有者享有的剩余索取权有名无实 | 第29-30页 |
| ·经营者参与剩余分配缺乏制度保障 | 第30页 |
| ·劳动者分享剩余缺乏机制保证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剩余索取权的实现与国有独资公司分配制度的完善 | 第32-50页 |
| ·国有独资公司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 | 第32-34页 |
| ·贡献原则 | 第32-33页 |
| ·效率与公平原则 | 第33页 |
| ·激励适度原则 | 第33-34页 |
| ·所有者参与国有独资公司剩余分配模式 | 第34-37页 |
| ·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 第34-35页 |
| ·构建所有者分享剩余的分配模式 | 第35-37页 |
| ·国有独资公司经营者的收入分配模式 | 第37-41页 |
| ·经营者的经营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 第38页 |
| ·构建经营者分享剩余的报酬激励机制 | 第38-41页 |
| ·国有独资公司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模式 | 第41-44页 |
| ·劳动者的劳动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 第42页 |
| ·构建劳动者分享剩余的报酬激励机制 | 第42-44页 |
| ·完善国有独资公司收入分配制度的对策 | 第44-49页 |
| ·完善内外部制度环境 | 第45页 |
| ·初次分配中转换政府的角色 | 第45-46页 |
| ·构建有效的要素产权基础 | 第46-47页 |
| ·建立完善的要素市场体系 | 第47-48页 |
| ·加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 第48页 |
| ·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