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RFID 相关知识 | 第15-20页 |
·RFID 系统组成 | 第15-16页 |
·RFID 系统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RFID 系统的通信模型 | 第17页 |
·RFID 技术与传统条形码技术对比 | 第17-19页 |
·RFID 系统的特性 | 第19-20页 |
·RFID 系统设计要求 | 第20-23页 |
·性能方面的要求 | 第20-21页 |
·安全性方面的要求 | 第21-23页 |
·功能方面的要求 | 第23页 |
·RFID 安全协议 | 第23-26页 |
·RFID 安全协议中常用轻量加密算法 | 第23-25页 |
·RFID 安全协议研究 | 第25-26页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6-28页 |
第2章 一种基于 BRS 的关于 RFID 不可追踪性的建模方法 | 第28-36页 |
·引言 | 第28页 |
·偶图及偶图反应系统简介 | 第28-29页 |
·基于 BRS 的建模方法 | 第29-34页 |
·构件表示 | 第29-31页 |
·通信表示 | 第31-33页 |
·不可追踪性表示 | 第33页 |
·扩展表示 | 第33-34页 |
·空中接口协议示例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索引内表在读写器中的应用 | 第36-53页 |
·引言 | 第36-37页 |
·Hsap 简介及其分析 | 第37-39页 |
·索引内表 | 第39-42页 |
·索引内表的功能 | 第39-40页 |
·索引内表的结构 | 第40页 |
·索引内表过滤算法 | 第40-41页 |
·索引内表更新与排序算法 | 第41-42页 |
·索引内表擦除算法 | 第42页 |
·一种在读写器中采用索引内表的 RFID 验证协议 | 第42-46页 |
·协议中符号含义 | 第42-43页 |
·协议假设条件 | 第43页 |
·协议执行过程 | 第43-44页 |
·协议分析 | 第44-46页 |
·改进的适用于不同应用环境的索引内表 | 第46-51页 |
·读写器过滤模式 | 第46-47页 |
·改进的索引内表结构 | 第47页 |
·改进的索引内表排序算法 | 第47-48页 |
·改进的索引内表更新与排序算法 | 第48-50页 |
·改进的索引内表擦除算法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基于静态 ID 机制的 RFID 验证协议 | 第53-66页 |
·引言 | 第53-54页 |
·一种高效的基于静态 ID 机制的 RFID 验证协议 | 第54-58页 |
·协议执行过程 | 第54-55页 |
·协议分析 | 第55-58页 |
·一个面向低成本 RFID 系统的安全要求 - 轻量加密函数结构保护 | 第58-61页 |
·一种满足轻量加密函数结构保护的基于静态 ID 机制的 RFID 验证协议 | 第61-65页 |
·协议执行过程 | 第61-62页 |
·协议分析 | 第62-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适用于有线连接的基于动态 ID 机制的 RFID 验证协议 | 第66-79页 |
·引言 | 第66页 |
·两种适用于有线连接的 RFID 验证协议及其局限性 | 第66-70页 |
·一种高效的支持标签所有权转移的 RFID 验证协议 | 第70-78页 |
·协议中符号含义 | 第70-71页 |
·协议初始条件 | 第71页 |
·协议执行过程 | 第71-73页 |
·标签所有权转移过程 | 第73-74页 |
·服务器间建立会话密钥安全协议 | 第74-75页 |
·协议分析 | 第75-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适用于无线连接的基于动态 ID 机制的 RFID 验证协议 | 第79-96页 |
·引言 | 第79-81页 |
·一种适用于无线连接的 RFID 验证协议及其分析 | 第81-84页 |
·一种适用于无线连接的基于动态 ID 机制的 RFID 验证协议 | 第84-89页 |
·协议假设条件 | 第84-85页 |
·协议执行过程 | 第85-87页 |
·协议分析 | 第87-89页 |
·一种满足轻量加密函数结构保护的基于动态 ID 机制的 RFID 验证协议 | 第89-95页 |
·协议 5.3 和协议 6.3 的局限性 | 第89-90页 |
·协议执行过程 | 第90-92页 |
·协议分析 | 第92-95页 |
·小结 | 第95-96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6-98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96-97页 |
·工作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5页 |
作者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