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序言 | 第9页 |
第一章 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的国内外比较与新型培养模式的提出 | 第9-18页 |
1 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1.1 西欧的开放性动态教师教育体系 | 第10-11页 |
1.1.1 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双管齐下的改革举措 | 第10页 |
1.1.2 各具特色的改革方案 | 第10-11页 |
1.1.3 趋于同一的改革方向 | 第11页 |
1.2 美国的教师教育改革 | 第11-13页 |
2 我国高等师范培养模式现状 | 第13-16页 |
2.1 探讨高师传统模式受到来自化学的挑战 | 第13-16页 |
2.1.1 现代化学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 第13-14页 |
2.1.2 化学的异化带来的挑战 | 第14-16页 |
3 时代的呼唤及培养模式的变革 | 第16-18页 |
3.1 时代对新型教师的呼唤 | 第16-17页 |
3.2 教师培养模式的变革 | 第17-18页 |
3.2.1 对我国高师目前教师培养与培训模式的探析 | 第17-18页 |
3.2.2 新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提出 | 第18页 |
第二章 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1 创新教育理论基础探讨 | 第18-19页 |
2 主体性教育理论探析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新型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培养方案的研究 | 第20-35页 |
1 培养目标的定位 | 第20-23页 |
1.1 何为可持续发展式教师 | 第21-23页 |
1.1.1 可持续发展式教师是反思型教师 | 第21-22页 |
1.1.2 可持续发展式教师是研究者 | 第22-23页 |
2 培养规格—可持续发展式教师的素质的研究 | 第23-26页 |
3 培养方案的研究 | 第26-35页 |
3.1 方案之一—学制层面的改革 | 第26-27页 |
3.1.1 提高学历 | 第26-27页 |
3.2 方案之二-内部结构层面的改革 | 第27-35页 |
3.2.1 课程改革方案 | 第27-33页 |
3.2.2 优化教学过程 | 第33-35页 |
3.2.3 组建培养模式实验班 | 第35页 |
第四章 新型培养模式的运作方法及成果研究 | 第35-38页 |
1 运作方法的内涵与外形-合理决策论与横向扩散模式 | 第35-37页 |
1.1 合理决策论 | 第35-36页 |
1.2 横向扩散模式 | 第36-37页 |
2 阶段性成果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模式特色与再研究的问题 | 第38-41页 |
1 模式特色-前瞻性 | 第38-39页 |
2 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教育 | 第39-40页 |
3 “4+2”模式改革的前景 | 第40-41页 |
4 终身教育理论与“4+2”模式培养目标的建构问题 | 第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