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公共工程代建制的行政法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导论第15-30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5-22页
 二、研究现状第22-26页
 三、研究思路和结构第26-27页
 四、研究方法第27-28页
 五、论文创新第28-30页
第一章 公共工程代建制与面临的行政法问题第30-55页
 第一节 公共工程代建制的发展背景第30-40页
  一、公共工程的概念第30-33页
  二、公共工程供给的方式第33-36页
  三、市场化与民营化:公共工程供给方式的改革趋向第36-40页
 第二节 公共工程代建制研究的基本范畴第40-46页
  一、公共工程代建制的内涵第40-42页
  二、公共工程代建模式的分类第42-44页
  三、公私合作的概念第44-46页
 第三节 公共工程代建制中的行政法问题第46-55页
  一、公共工程代建制法律规范缺失第46-48页
  二、公共工程代建权来源不清第48-49页
  三、公共工程代建主体间法律关系不明确第49-50页
  四、公共工程代建合同的法律性质模糊第50-51页
  五、公共工程代建程序不规范第51-52页
  六、公共工程代建的政府监管不到位第52-53页
  七、公共工程代建的争议解决机制不畅通第53-55页
第二章 公共工程代建制的理论基础第55-97页
 第一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的公共工程代建制第55-69页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公私合作第55-60页
  二、公共工程代建制公私合作的路径选择:行政委托第60-64页
  三、公共工程代建制公私合作的手段选择:非强制性行政行为第64-67页
  四、公共工程代建制公私合作的救济机制选择:多元化救济途径第67-69页
 第二节 行政委托理论第69-79页
  一、行政权与其配置方式第69-72页
  二、行政委托的范围和界限第72-76页
  三、公共工程代建制行政委托的合法性第76-79页
 第三节 非强制性行政行为第79-88页
  一、非强制性行政行为之一:公共工程代建合同第79-85页
  二、非强制性行政行为之二:公共工程代建奖励第85-88页
 第四节 多元化救济途径第88-97页
  一、司法救济途径第89-92页
  二、司法外救济途径第92-93页
  三、救济机制的整合趋势第93-97页
第三章 公共工程代建制运行状况的实证研究第97-130页
 第一节 不同委托模式下各主体法律关系研究第97-105页
  一、公共工程代建制法律关系的性质第97-100页
  二、公共工程代建制法律关系的结构和特点第100-102页
  三、公共工程代建制法律关系的内容第102-105页
 第二节 公共工程代建合同的法律分析第105-119页
  一、现行三类公共工程代建合同在中国的实践第105-111页
  二、行政机关主导性权力分析第111-113页
  三、代建单位和使用单位的权利分析第113-116页
  四、公共工程代建合同纠纷解决的现状分析第116-119页
 第三节 公共工程代建制运行程序和运行效果分析第119-130页
  一、公共工程代建项目选择程序第120-122页
  二、公共工程代建单位选择程序第122-124页
  三、公共工程代建制运行效果第124-130页
第四章 规范公共工程代建制的路径选择第130-157页
 第一节 公共工程代建制法律规范的构建第130-138页
  一、立法的思路第131-132页
  二、立法结构和内容第132-138页
 第二节 公共工程代建合同的规范第138-146页
  一、公共工程代建合同规制原则第138-140页
  二、公共工程代建合同规制框架第140-142页
  三、对公共工程代建合同的程序规范与控制第142-145页
  四、公共工程代建合同争议解决机制的构想第145-146页
 第三节 我国公共工程代建制监管机构和监管机制完善第146-157页
  一、国外公共工程监管经验借鉴第147-150页
  二、我国公共工程代建制监管机构的完善第150-152页
  三、我国公共工程代建制监管机制的完善第152-157页
余论:对公私合作的行政法回应第157-16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60-174页
致谢第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突发事件问责研究--基于突发事件防范的视角
下一篇:英国政府决策与执行体制研究--行政组织法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