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前言 | 第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办队目标问题的研究 | 第12页 |
·招生生源问题的研究 | 第12-13页 |
·教练员问题的研究 | 第13-14页 |
·经费来源问题的研究 | 第14-15页 |
·办队模式问题的研究 | 第15-16页 |
·管理机制问题的研究 | 第16-18页 |
·竞赛制度欠缺,缺乏统一规划 | 第16页 |
·关于运动员的营养、医疗保健问题 | 第16页 |
·运动员训练与文化课的矛盾问题 | 第16-17页 |
·资源利用问题 | 第17页 |
·缺乏客观的、操作性强的训练质量评价体系 | 第17-18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文献资料研究法 | 第18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8-19页 |
·访谈法 | 第19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19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19页 |
4.结果与分析 | 第19-34页 |
·江西高校现有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现状 | 第19-27页 |
·办队宗旨(建队原则) | 第19-20页 |
·组织结构和组队方式 | 第20页 |
·运动员的管理 | 第20-22页 |
·运动员的管理 | 第22-24页 |
·运动员的招生方式 | 第22-23页 |
·运动员的教学、训练管理 | 第23页 |
·教练员的考核激励管理 | 第23-24页 |
·教练员的管理 | 第24-27页 |
·教练员的聘用办法 | 第24-25页 |
·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及培训 | 第25-26页 |
·教练员的考核激励管理 | 第26-27页 |
·运动队的后勤、医疗、住宿、奖励等 | 第27页 |
·江西高校现有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现状 | 第27-30页 |
·江西省9所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学校的基本情况 | 第27-29页 |
·各运动队现有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构成(来源、级别等) | 第29页 |
·运动队的运动场地场馆状况不容乐观 | 第29-30页 |
·学校对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目标定位 | 第30页 |
·江西高校现有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2页 |
·办队目标及宗旨不够鲜明 | 第30页 |
·教练员的引进、培养及待遇问题滞后 | 第30-31页 |
·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的问题 | 第31-32页 |
·费问题 | 第32页 |
·运动队的比赛及训练质量评价体系 | 第32页 |
·提高江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水平的对策 | 第32-34页 |
·加强发展意识,重视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 第32-33页 |
·明确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方向 | 第33页 |
·利用江西地域优势,扩大生源 | 第33-34页 |
·必须"学练结合、教体结合",走"亦读亦训"的发展道路 | 第34页 |
5 结论 | 第34-35页 |
·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文化学习和训练的矛盾依旧存在 | 第34页 |
·高水平运动队组织的比赛少,不利于竞技水平的提高 | 第34页 |
·高校高水平教练员大多岗位培训太少,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 | 第34-35页 |
·运动队经费来源少,未形成社会化,市场化道路 | 第35页 |
·各办队高校没能充分发挥高校办队的多学科人才的科研优势 | 第35页 |
·高校从事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参与者对办队的目标还不明确 | 第35页 |
6 建议 | 第35-37页 |
·增加参与比赛机会,充分发挥竞赛功能 | 第35页 |
·开发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自身发展的道路 | 第35页 |
·打造江西高校品牌赛事,加强经费来源渠道的建设,建立发展基金 | 第35-36页 |
·加强互动发展,提供各方面便利,资源共享,打造双赢和多赢的局面 | 第36页 |
·建立适合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后勤保障 | 第36-37页 |
7 致谢 | 第37-38页 |
8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9 附录 | 第40-45页 |
10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学术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