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我国汽车金融业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引言第9-12页
   ·问题的提出第9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动态综述第9-11页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11-12页
2 汽车金融概述第12-20页
   ·汽车金融的定义第12-13页
     ·美联储的间接定义第12页
     ·福特信贷的定义第12页
     ·中国银监会的定义第12页
     ·本文对汽车金融的定义第12-13页
   ·汽车金融的功能第13-16页
     ·汽车金融对国民经济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第13-15页
     ·汽车金融对微观经济的作用不容忽视第15-16页
   ·我国发展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必要性第16-20页
     ·应对外资汽车金融机构冲击的需要第16页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汽车金融服务的支持第16-19页
     ·改善居民的消费结构,迫切需要发展我国的汽车金融业第19-20页
3 国外汽车金融发展模式及现状分析第20-29页
   ·汽车金融的起源第20页
   ·汽车金融的发展模式第20-22页
     ·汽车金融的“泛化模式”第20-21页
     ·汽车金融的“深化模式”第21-22页
     ·汽车金融的“混合模式”第22页
   ·国外主要的汽车金融服务主体第22-26页
     ·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第23页
     ·信贷联盟第23-25页
     ·信托公司第25-26页
   ·国外主要的汽车金融服务模式第26-29页
     ·分期付款销售方式第26-27页
     ·融资租赁方式第27页
     ·汽车销售融资公司的再融资方式第27-28页
     ·信托租赁方式第28-29页
4 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9-37页
   ·我国汽车金融发展历程第29-30页
     ·起步阶段(1998 年以前)第29页
     ·初步发展(1998 年至2001 年)第29-30页
     ·探索阶段(2001 年至2004 年8 月)第30页
     ·竞争阶段(2004 年8 月至今)第30页
   ·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第30-33页
     ·汽车金融服务市场前景广阔第30-31页
     ·汽车金融服务业务模式有新变化第31-32页
     ·汽车金融市场竞争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第32-33页
     ·监管体系和调控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第33页
   ·制约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因素第33-37页
     ·居民承贷能力低,不利于汽车金融业的发展第33页
     ·单一的汽车金融服务主体导致风险集中第33-34页
     ·单一的汽车金融产品不利于汽车金融服务的范围经济第34页
     ·汽车金融公司资金实力小,不能有效推动汽车消费第34-35页
     ·缺乏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制度基础第35页
     ·汽车金融相关法律不完善, 制度环境不理想第35-37页
5 发展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对策第37-45页
   ·创造适合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宏观环境第37-39页
     ·树立现代消费观念第37页
     ·政府牵头建立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征信系统第37页
     ·制订促进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第37-38页
     ·逐步放松对金融业的管制,促进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第38-39页
   ·借鉴国外经验,创新经营思路第39-43页
     ·扩大经营业务品种第39-40页
     ·投融资方式应向专业化、多元化发展第40-42页
     ·引进国外先进的汽车金融服务模式第42-43页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汽车金融经营模式第43-45页
     ·建立中国专业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第43页
     ·加强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的竞争与合作第43-45页
结论及展望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9-50页
详细摘要第50-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道德责任及其推进机制
下一篇:中国土地市场的运行机理:现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