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导论 | 第7-14页 |
| ·问题提出 | 第7页 |
| ·文献综述 | 第7-13页 |
| ·研究涉及的几个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7-9页 |
| ·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反思 | 第12-13页 |
|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假设与思路 | 第13-14页 |
| ·研究假设 | 第13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2 四川文理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研究 | 第14-24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 ·研究工具 | 第15页 |
| ·实际施测 | 第15页 |
| ·数据处理 | 第1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5-22页 |
| ·四川文理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 | 第15页 |
| ·不同背景因素与四川文理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 | 第15-22页 |
| ·小结 | 第22-24页 |
| 3 四川文理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4-35页 |
|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 ·研究工具 | 第24-26页 |
| ·实际施测 | 第26页 |
|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 ·社会因素对四川文理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学校管理因素对四川文理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影响 | 第27-30页 |
| ·教师专业发展因素对四川文理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学生因素对四川文理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影响 | 第31页 |
| ·人际关系因素对四川文理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影响 | 第31-32页 |
| ·讨论 | 第32-34页 |
| ·社会因素与四川文理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 第32-33页 |
| ·学校管理因素与四川文理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 第33页 |
| ·教师专业发展因素与四川文理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 第33页 |
| ·学生因素与四川文理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 第33-34页 |
| ·人际关系因素与四川文理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 第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4 缓解四川文理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有效对策 | 第35-38页 |
| ·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与精神认同需求 | 第35页 |
| ·构建教师职业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 第35页 |
| ·对教师职业建立合理期望 | 第35页 |
| ·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 | 第35页 |
| ·坚持科学发展观,改善学校管理 | 第35-36页 |
| ·加强学校的“人性化”管理 | 第35页 |
| ·营造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工作环境 | 第35-36页 |
| ·建立科学的、具有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 | 第36页 |
| ·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素质 | 第36页 |
| ·加强教师自我心理调适,缓解倦怠 | 第36-38页 |
| ·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 第36页 |
| ·运用情绪调节法,降低不良情绪困扰 | 第36-37页 |
| ·学会放松,缓解压力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附录 | 第40-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