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产学合作教育动机研究 | 第14-15页 |
·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研究 | 第15-17页 |
·产学合作教育机制研究 | 第17页 |
·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7-20页 |
·本文研究的思路 | 第17-19页 |
·本文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研究对象的创新 | 第20页 |
·分析视角的创新 | 第20-21页 |
2. 陕西高校产学合作教育相关现状调查 | 第21-36页 |
·陕西高校学科建设现状及在校生规模 | 第21-23页 |
·陕西高校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现状 | 第23-25页 |
·陕西高校的生师比 | 第23-24页 |
·陕西高校的职称结构 | 第24-25页 |
·陕西高校基本办学条件 | 第25-27页 |
·陕西高校的生均占地面积 | 第26页 |
·陕西高校的生均图书量 | 第26-27页 |
·陕西高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概况 | 第27-31页 |
·“211”高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概况 | 第28-29页 |
·省属类高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概况 | 第29-30页 |
·高职类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概况 | 第30-31页 |
·陕西高校校内实训基地小结 | 第31页 |
·陕西高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概况 | 第31-34页 |
·“211”类高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概况 | 第31-32页 |
·省属高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概况 | 第32-33页 |
·高职类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概况 | 第33-34页 |
·陕西高校产学合作教育相关现状小结 | 第34-36页 |
3. 陕西省高校产学结合教育的模式现状 | 第36-49页 |
·校内实践基地模式 | 第36-39页 |
·校内实践基地模式的表现形式与基本特征 | 第36-37页 |
·校内实践基地模式的评价 | 第37页 |
·校内实践基地模式在陕西高校中的推广情况 | 第37-39页 |
·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教学)模式 | 第39-40页 |
·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表现形式与基本特征 | 第39页 |
·校外实习基地模式的评价 | 第39页 |
·校外实习基地模式在陕西高校中的推广情况 | 第39-40页 |
·“订单式”产学合作教育培养模式 | 第40-42页 |
·“订单式”产学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的表现形式与基本特征 | 第40-41页 |
·“订单式”产学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的评价 | 第41页 |
·“订单式”产学合作教育培养模式在陕西高校中的推广情况 | 第41-42页 |
·“工学交替”教育模式 | 第42-45页 |
·“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表现形式与基本特征 | 第42-43页 |
·“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评价 | 第43页 |
·“工学交替”教育模式在陕西高校中的推广情况 | 第43-45页 |
·项目驱动式教育模式 | 第45-47页 |
·项目驱动式教育模式的表现形式与基本特征 | 第45页 |
·项目驱动式教育模式的评价 | 第45页 |
·项目驱动式教育模式在陕西高校中的推广情况 | 第45-47页 |
·陕西省高校产学结合教育模式小结 | 第47-49页 |
4. 陕西高校产学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49-76页 |
·产学合作教育中陕西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9-70页 |
·调查对象 | 第49页 |
·调查方法与内容 | 第49-50页 |
·调查样本及其统计 | 第50-52页 |
·陕西高校产学合作教育关于学生层面的调查研究 | 第52-58页 |
·陕西高校产学合作教育关于教师层面的调查研究 | 第58-62页 |
·陕西高校产学合作教育关于学校管理者层面的调查研究 | 第62-66页 |
·产学合作教育中陕西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小结 | 第66-70页 |
·产学合作教育中陕西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70-73页 |
·企业人才培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71-72页 |
·企业存在的短期行为 | 第72页 |
·企业缺乏产学合作的投入意识 | 第72-73页 |
·产学合作教育中宏观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73-76页 |
·缺乏产学合作教育相关的法规政策 | 第74页 |
·产学合作教育缺乏资金支持 | 第74-75页 |
·产学合作教育缺乏协调机制 | 第75-76页 |
5. 陕西省高校产学合作教育的对策建议 | 第76-86页 |
·优化陕西高校的产学合作教育内部环境 | 第76-82页 |
·转变观念,夯实产合作教育的认识基础 | 第76-77页 |
·拓宽产学合作教育的新思路 | 第77-78页 |
·积极探索适应不同层次的产学合作教育的办学体制 | 第78-80页 |
·优化教育环境,提高产学合作教育的成效 | 第80-82页 |
·促进企业积极参与 | 第82-83页 |
·提高企业认识,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 | 第82-83页 |
·建立互惠互利的有效合作机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 第83页 |
·营造产学合作教育良好外部环境 | 第83-86页 |
·制订相关的政策法规,引导产学合作教育的深入开展 | 第84-85页 |
·加强组织和管理 | 第85页 |
·加大政府资金支持 | 第85-86页 |
6.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6-88页 |
·三类典型高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实力差异明显 | 第86页 |
·陕西省三类高校现行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总结 | 第86页 |
·陕西产学合作教育现存问题 | 第86-87页 |
·对策建议 | 第87-88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附录 | 第93-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