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 ·反演大气柱水汽总量的意义 | 第9-10页 | 
| ·现有反演大气柱水汽总量的方法 | 第10-12页 | 
| ·常规气球探空观测方法 | 第10页 | 
| ·微波辐射计方法 | 第10-11页 | 
| ·GPS探测方法 | 第11页 | 
| ·卫星遥感方法 | 第11-12页 | 
| ·太阳辐射计方法 | 第12页 | 
| ·国内外利用太阳辐射计反演大气柱水汽总量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多光谱旋转影带辐射仪(MFRSR) | 第15-19页 | 
| ·MFRSR仪器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 第15-16页 | 
| ·MFRSR仪器波段设置 | 第16-17页 | 
| ·MFRSR仪器的实际研究与应用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基于太阳辐射仪的大气柱水汽总量反演方法 | 第19-27页 | 
| ·大气柱水汽总量反演原理 | 第19页 | 
| ·大气柱水汽总量反演方法 | 第19-22页 | 
| ·方法A:改进的Langley方法 | 第20页 | 
| ·方法B:微分吸收法(比值法) | 第20-22页 | 
| ·利用带宽不同的两个水汽吸收通道 | 第20-22页 | 
| ·利用一个水汽通道和一个窗区通道 | 第22页 | 
| ·本文使用方法的确定 | 第22页 | 
| ·基于MFRSR仪器的大气柱水汽总量反演方法 | 第22-25页 | 
| ·大气窗区通道内进行的计算 | 第23-25页 | 
| ·仪器在大气窗区通道内的定标 | 第23页 | 
| ·大气窗区通道内计算大气浑浊度参数 | 第23-25页 | 
| ·水汽吸收通道内计算大气柱水汽总量 | 第25页 | 
| ·MFRSR仪器反演大气柱水汽总量流程图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MFRSR仪器进行香河地区大气柱水汽总量反演 | 第27-37页 | 
| ·反演所使用的MFRSR资料说明 | 第27页 | 
| ·MFRSR仪器窗区通道的定标 | 第27-29页 | 
| ·“稳定日”的选择 | 第27-28页 | 
| ·窗区通道定标结果 | 第28-29页 | 
| ·利用MFRSR仪器计算大气浑浊度参数 | 第29页 | 
| ·利用MFRSR仪器反演大气柱水汽总量 | 第29-35页 | 
| ·水汽平均透过率参数的计算 | 第29-33页 | 
| ·斜程水汽量与水汽平均透过率的模拟 | 第29-30页 | 
| ·大气辐射传输模型MODTRAN介绍 | 第30-31页 | 
| ·模拟结果 | 第31页 | 
| ·拟合水汽平均透过率参数 | 第31-33页 | 
| ·MFRSR仪器水汽吸收通道的定标 | 第33-35页 | 
| ·MFRSR仪器大气柱水汽总量反演 | 第35页 | 
| ·大气柱水汽总量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 第五章 MFRSR仪器反演大气柱水汽总量的精度分析 | 第37-40页 | 
| ·与AERONET资料比较分析 | 第37-39页 | 
| ·AERONET资料介绍 | 第37-38页 | 
| ·MFRSR结果与AERONET资料比较分析 | 第38-39页 | 
| ·比较结果总结 | 第39-40页 | 
| 第六章 香河地区水汽变化分析 | 第40-45页 | 
| ·香河地区观测期内水汽变化趋势 | 第40页 | 
| ·香河地区水汽季节变化分析 | 第40-42页 | 
| ·香河地区水汽月变化分析 | 第42-43页 | 
| ·香河地区各季节水汽日变化分析 | 第43-45页 | 
| 第七章 MFRSR仪器反演大气柱水汽总量与MODIS近红外水汽产品的比较 | 第45-48页 | 
| ·MODIS近红外水汽产品介绍 | 第45页 | 
| ·与MODIS近红外水汽产品的比较 | 第45-46页 | 
| ·误差讨论 | 第46-48页 | 
| 第八章 总结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本文创新以及今后工作设想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