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论文背景及目的 | 第9-11页 |
| ·工作内容及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 第2章 电信增值业务现状 | 第13-24页 |
| ·电信增值业务概况 | 第13-16页 |
| ·电信增值业务定义 | 第13-15页 |
| ·电信增值业务新特征 | 第15-16页 |
| ·电信增值业务价值链 | 第16-18页 |
| ·电信增值业务的运营模式 | 第18-20页 |
| ·目前电信增值业务出现的问题 | 第20-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eTOM与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 第24-36页 |
| ·ETOM的基本概念 | 第24-27页 |
| ·ETOM的框架描述 | 第27-31页 |
| ·Level0视图 | 第27-29页 |
| ·Level1视图 | 第29-31页 |
| ·Level2视图 | 第31页 |
| ·合作伙伴关系管理框架设计 | 第31-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电信服务质量和SERVQUAL评价模型 | 第36-53页 |
| ·电信服务质量概述 | 第36-38页 |
| ·服务质量的涵义 | 第36-37页 |
| ·电信服务质量的特点 | 第37-38页 |
| ·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 第38-40页 |
| ·SERVQUAL评价模型的相关概念 | 第38-40页 |
| ·SERVQUAL模型存在的问题 | 第40页 |
| ·电信增值业务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第40-45页 |
| ·各个指标权值的确定 | 第45-52页 |
| ·层次分析法介绍 | 第45-48页 |
| ·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值 | 第48-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电信增值业务信息模型 | 第53-65页 |
| ·SID模型概述 | 第53-55页 |
| ·SID模型简介 | 第53页 |
| ·SID信息/数据描述方法 | 第53-55页 |
| ·SID框架 | 第55页 |
| ·增值业务管理平台数据模型设计 | 第55-58页 |
| ·与合作伙伴关系管理有关的数据模型分析 | 第58-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6章 面向合作伙伴管理增值业务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第65-92页 |
| ·增值业务管理平台架构 | 第65-73页 |
| ·增值业务管理平台的商业模型 | 第65-68页 |
| ·增值业务管理平台在增值业务网络中位置 | 第68-69页 |
| ·平台系统边界 | 第69-71页 |
| ·增值业务管理平台架构 | 第71-73页 |
| ·SP/CP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 第73-81页 |
| ·SP/CP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 第73-75页 |
| ·SP/CP信息类图设计 | 第73-75页 |
| ·接口描述 | 第75页 |
| ·用户投诉处理模块 | 第75-76页 |
| ·功能描述 | 第75-76页 |
| ·接口描述 | 第76页 |
| ·管理监控模块 | 第76页 |
| ·功能描述 | 第76页 |
| ·接口描述 | 第76页 |
| ·计费核查模块 | 第76-78页 |
| ·功能描述 | 第76-77页 |
| ·接口描述 | 第77-78页 |
| ·服务质量评价模块 | 第78-81页 |
| ·数据来源 | 第78-79页 |
| ·数据处理原则 | 第79-81页 |
| ·接口描述 | 第81页 |
| ·系统模型原型的实现 | 第81-91页 |
| ·系统开发架构与工具 | 第82-86页 |
| ·J2EE技术框架 | 第83页 |
| ·MVC模式与Struts开源框架 | 第83-85页 |
| ·Spring容器技术 | 第85-86页 |
| ·数据分布设计原则 | 第86-87页 |
| ·接口实现 | 第87页 |
| ·SP/CP管理子系统实现 | 第87-88页 |
| ·SP/CP信息管理 | 第87-88页 |
| ·SP/CP管理子模块算法实验 | 第88-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 第7章 结束语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