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学情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9-11页 |
·来自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 | 第9-10页 |
·来自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探究 | 第10页 |
·来自对“学情分析”的有关教育理论观念根源的追溯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从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的角度 | 第11-12页 |
·从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理论的角度 | 第12页 |
·从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改革的角度 | 第12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12-24页 |
·学生观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学情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学情分析理论的不足及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24页 |
·调查研究法 | 第24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24页 |
·理论分析法 | 第24-25页 |
第2章 学情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37页 |
·“做没做”的问题 | 第25-28页 |
·研究设计与数据统计 | 第25-27页 |
·研究数据分析与结论综述 | 第27-28页 |
·“好不好”的问题 | 第28-37页 |
·学情分析的窄化 | 第28-35页 |
·学情分析的泛化 | 第35-37页 |
第3章 学情分析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7-43页 |
·数据的收集 | 第37-38页 |
·数据的分析与结论综述 | 第38-43页 |
·观念上的“有没有” | 第38-39页 |
·认识上的“要不要” | 第39-40页 |
·能力上的“会不会” | 第40页 |
·条件上的“可不可” | 第40-41页 |
·情感上的“愿不愿” | 第41-43页 |
第4章 学情分析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解决 | 第43-71页 |
·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 | 第43-46页 |
·微观的实践意义---成功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前提 | 第43-44页 |
·宏观的理论意义---当代学生观落实与重建的前提 | 第44-46页 |
·什么是学情分析 | 第46-54页 |
·“学情分析”术语的规范 | 第46-47页 |
·什么是学情 | 第47-48页 |
·什么是学情分析 | 第48-49页 |
·学情分析要分析什么 | 第49-54页 |
·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 第54-71页 |
·学情分析的一般原则 | 第54-58页 |
·学情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58-65页 |
·学情分析的基本程序流程 | 第65-66页 |
·一个可行的学情分析方案 | 第66-71页 |
第5章 总结 | 第71-73页 |
·观点总结 | 第71-72页 |
·研究创新 | 第72页 |
·改进方向 | 第72-73页 |
注释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