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官能化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合成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6页 |
·倍半硅氧烷简介 | 第10-20页 |
·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POSS简介 | 第11-13页 |
·POSS的结构特点 | 第13-14页 |
·POSS的应用 | 第14-19页 |
·POSS的类型及市场 | 第19-20页 |
·有关硅化合物的性质 | 第20-22页 |
·含Si-O键化合物的性质 | 第20-21页 |
·含Si-Cl键化合物的性质 | 第21页 |
·含Si-OH键化合物的性质 | 第21-22页 |
·POSS的合成 | 第22-27页 |
·带有相同官能团POSS的合成 | 第23-24页 |
·单官能化POSS的合成 | 第24-25页 |
·多官能化POSS的合成 | 第25-27页 |
·合成倍半硅氧烷的反应介质 | 第27-28页 |
·合成倍半硅氧烷的催化机理 | 第28页 |
·含水体系 | 第28页 |
·无水体系 | 第28页 |
·POSS的解离 | 第28-30页 |
·POSS的表征 | 第30-31页 |
·POSS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 第31-34页 |
·POSS的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POSS的研究前景 | 第33-34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六聚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解离 | 第36-59页 |
·原材料和仪器 | 第36-37页 |
·实验的原材料 | 第36页 |
·实验设备 | 第36页 |
·测试仪器及方法 | 第36-37页 |
·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合成 | 第37-38页 |
·化合物1的合成 | 第37页 |
·化合物2的合成 | 第37-38页 |
·化合物1的表征及路线的探讨 | 第38-49页 |
·合成路线的探讨 | 第38-39页 |
·化合物1的表征 | 第39-49页 |
·T6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49-53页 |
·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pH值对产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反应物配比对产率的影响 | 第51-53页 |
·化合物2的表征 | 第53-58页 |
·化合物2的红外谱图 | 第53-54页 |
·化合物2的~(29)Si NMR | 第54-57页 |
·化合物2的质谱分析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三章 双官能化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表征 | 第59-65页 |
·双胺丙基八聚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合成 | 第59-61页 |
·实验原材料 | 第59页 |
·双胺丙基POSS的合成 | 第59-60页 |
·双胺丙基POSS的表征 | 第60-61页 |
·单乙烯基七聚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表征 | 第61-64页 |
·单乙烯基T_7的合成 | 第61-62页 |
·单乙烯基T7的表征 | 第62-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文章 | 第73-74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4-75页 |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