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勘探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 | 第14-15页 |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主要成果认识 | 第15-16页 |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25页 |
·奥陶系地层特征及岩性段划分 | 第17-20页 |
·地层特征 | 第17-19页 |
·岩性段划分 | 第19-20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20-25页 |
·构造演化特征 | 第21-23页 |
·断裂体系特征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剥蚀古地貌特征及其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控制作用 | 第25-41页 |
·不整合面特征 | 第25-31页 |
·不整合级次划分 | 第25-27页 |
·不整合界面的地震反射特征 | 第27-29页 |
·不整合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第29-31页 |
·剥蚀古地貌恢复及其特征 | 第31-34页 |
·剥蚀量估算及剥蚀古地貌平面分布特征 | 第31-34页 |
·地层结构外延及相关变形法原理 | 第31-32页 |
·T_7~4、T_7~2不整合界面的剥蚀古地貌特征 | 第32-34页 |
·剥蚀古地貌对岩溶储层的控制作用 | 第34-41页 |
·古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及其特征 | 第34-37页 |
·古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 | 第35-36页 |
·岩溶垂向分布特征 | 第36-37页 |
·剥蚀古地貌对岩溶储层的控制作用 | 第37-41页 |
第四章 构造古地貌特征及其对生物礁滩发育的控制 | 第41-62页 |
·主要构造古地貌的恢复及其特征 | 第41-43页 |
·古地貌恢复方法原理 | 第41-43页 |
·主要构造古地貌的特征 | 第43-50页 |
·古地貌单元的定义 | 第44-48页 |
·构造古地貌特征 | 第48-50页 |
·古地貌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 | 第50-55页 |
·塔中地区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50-52页 |
·古地貌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 | 第52-55页 |
·古地貌对礁、滩储集体发育的控制作用 | 第55-59页 |
·生物礁的发育条件 | 第55页 |
·塔中地区生物礁、滩的发育特征 | 第55-58页 |
·古地貌对生物礁、滩发育的控制作用 | 第58-59页 |
·构造对古地貌格局的控制 | 第59-62页 |
第五章 有利区带预测 | 第62-71页 |
·有利成藏条件及储盖组合 | 第62-63页 |
·有利成藏条件 | 第62页 |
·有利储盖组合 | 第62-63页 |
·与剥蚀古地貌有关的有利区带预测 | 第63-67页 |
·裂缝对岩溶发育的影响作用 | 第63-64页 |
·裂缝发育分布特征 | 第64-65页 |
·岩溶裂缝储层有利区带预测 | 第65-67页 |
·与构造古地貌有关的有利区带预测 | 第67-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认识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