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2 词风及其修辞学解读 | 第10-16页 |
·文学风格与词风 | 第10-12页 |
·文学风格概说 | 第10-11页 |
·文学风格的定义 | 第10页 |
·文学风格与创作主体 | 第10-11页 |
·文学风格与文体风格 | 第11页 |
·词及词风概说 | 第11-12页 |
·词风的修辞学解读 | 第12-16页 |
·风格手段与修辞手段 | 第12-13页 |
·词风解读的原则和方法 | 第13-16页 |
·言语作品的层次与风格解读 | 第13-14页 |
·词风解读的原则和方法 | 第14-16页 |
3 辛弃疾的词心与词风 | 第16-21页 |
4 稼轩词豪放沉郁词风的修辞学解读 | 第21-40页 |
·稼轩词雄词豪放词风的解读 | 第21-31页 |
·雄奇豪放类意象分析 | 第22-25页 |
·军事类意象及其美感特征 | 第22-23页 |
·功名类意象及其美感特征 | 第23-25页 |
·山水景物类意象及其美感特征 | 第25页 |
·雄奇豪放词风的风格手段 | 第25-31页 |
·想象、夸张手法的使用 | 第26-27页 |
·对偶句的使用 | 第27-28页 |
·“以文为词”的作词手法 | 第28-31页 |
·稼轩词悲慨沉郁的词风解读 | 第31-40页 |
·悲慨沉郁的意象及其美感特征分析 | 第31-36页 |
·愁苦悲凉类意象及其美感特征 | 第32-33页 |
·悲慨激愤类意象及其美感特征 | 第33-34页 |
·沉郁蕴藉类意象及其美感特征 | 第34-36页 |
·稼轩词悲慨沉郁词风的风格手段 | 第36-37页 |
·反问句和感叹句的使用 | 第36页 |
·典故的使用 | 第36-37页 |
·夸张的手法 | 第37页 |
·曲折顿挫的表现手法 | 第37页 |
·稼轩豪放沉郁词风的内部组构方式 | 第37-40页 |
·两种成分的拼合 | 第37-38页 |
·两种风格成分的糅合 | 第38-40页 |
5 结语 | 第40-42页 |
·意象的选择与词风的关系 | 第40页 |
·修辞手法与词风的关系 | 第40-41页 |
·其他风格手段与词风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附: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