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外文摘要 | 第6-7页 |
壹 引言 | 第7-9页 |
类同引申概念的由来 | 第7-9页 |
贰 类同引申相关研究概述 | 第9-17页 |
一、相关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二、各种研究的不足 | 第12-17页 |
叁 类同引申的类别 | 第17-26页 |
肆 类同引申存在的客观依据 | 第26-31页 |
一、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 第26-29页 |
二、人类思维特征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三、语言特定阶段的要求 | 第30-31页 |
伍 类同引申在《广雅疏证》中得以集中反映的原因 | 第31-35页 |
一、王念孙有大量的古人成训 | 第31页 |
二、王念孙精熟古音 | 第31-32页 |
三、王念孙对前人理论的创造性继承 | 第32-33页 |
四、王念孙恰当运用比类旁通的科学方法 | 第33-35页 |
陆 类同引申对汉语词汇发展的影响 | 第35-39页 |
一、类同引申对汉语词汇的规范化影响很大 | 第35-37页 |
二、类同引申对汉语双音节词的产生和演变有不小的影响 | 第37-39页 |
柒 研究类同引申的意义 | 第39-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