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与实践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光伏并网系统的发展 | 第9-10页 |
| ·光伏并网系统介绍 | 第10-12页 |
| ·光伏并网系统工作电路原理 | 第10-11页 |
| ·并网逆变器功能 | 第11-12页 |
| ·本课题工作内容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技术 | 第14-39页 |
| ·单相并网逆变器工作原理与分析 | 第14-16页 |
| ·单相并网逆变器主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4页 |
| ·光伏并网系统主电路工作分析 | 第14-16页 |
| ·光伏并网控制目标 | 第16页 |
| ·并网逆变器的控制实现 | 第16-25页 |
| ·并网逆变输出反馈控制 | 第17-18页 |
| ·开环逆变输出性能 | 第18-19页 |
| ·PI调节器设计及经其校正后系统性能 | 第19-20页 |
| ·电网电压的前馈控制 | 第20-22页 |
| ·直流电压控制 | 第22-24页 |
| ·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 | 第24-25页 |
| ·SPWM技术及死区补偿 | 第25-35页 |
| ·SPWM技术 | 第25-29页 |
| ·死区效应及死区补偿 | 第29-32页 |
| ·DSP的PWM脉冲序列产生 | 第32-35页 |
| ·基于DSP的锁相控制技术 | 第35-37页 |
| ·锁相的原理 | 第35页 |
| ·锁相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 第35-37页 |
| ·系统模型与仿真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基于DSP并网逆变器硬件结构设计 | 第39-57页 |
| ·DSP TMS320LF2407概述及应用 | 第39-41页 |
| ·并网逆变控制硬件设计 | 第41-42页 |
| ·主电路关键参数选择 | 第42-43页 |
| ·主开关器件的选择 | 第42页 |
| ·直流侧电容的选择 | 第42-43页 |
| ·逆变输出滤波器的设计 | 第43页 |
| ·DSP主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43-55页 |
| ·DSP最小系统设计 | 第43-47页 |
| ·TMS320LF2407扩展系统设计 | 第47-55页 |
| ·保护电路的设计 | 第55页 |
| ·硬件系统的优化设计 | 第55-57页 |
| 第四章 基于DSP并网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 第57-61页 |
| ·DSP软件开发流程 | 第57-58页 |
| ·开发环境介绍 | 第58-59页 |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光伏阵列最大输出功率跟踪 | 第61-69页 |
| ·太阳能光伏发电工作原理及电路特性 | 第61-64页 |
| ·光伏最大功率跟踪法 | 第64-69页 |
| 第六章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孤岛效应 | 第69-75页 |
| ·孤岛效应危害及国际通行标准 | 第69-70页 |
| ·孤岛效应的检测与防止 | 第70-75页 |
| 第七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5-80页 |
| ·IGBT驱动波形 | 第75-77页 |
| ·逆变系统输出波形 | 第77页 |
| ·PCB及实物 | 第77-80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 ·总结 | 第80页 |
| ·展望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