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作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信用担保机构运作模式相关概述 | 第17-26页 |
·信用担保概念及种类 | 第17-19页 |
·信用担保概念 | 第17页 |
·信用担保种类 | 第17-19页 |
·信用担保机构 | 第19-23页 |
·政策性担保机构 | 第19-20页 |
·商业性担保机构 | 第20-22页 |
·互助性担保机构 | 第22-23页 |
·信用担保风险及种类 | 第23-24页 |
·信用担保机构运作模式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国外信用担保机构运作模式借鉴 | 第26-39页 |
·美国模式 | 第26-27页 |
·组织机构 | 第26页 |
·资金来源 | 第26页 |
·担保对象、担保资格及担保费率 | 第26-27页 |
·担保风险控制 | 第27页 |
·日本模式 | 第27-29页 |
·组织机构 | 第27-28页 |
·担保资金来源 | 第28-29页 |
·担保对象、担保资格及担保费率 | 第29页 |
·担保风险控制 | 第29页 |
·德国模式 | 第29-31页 |
·组织机构 | 第30页 |
·担保资金来源和担保种类 | 第30页 |
·担保对象、担保资格及担保费率 | 第30-31页 |
·担保风险控制和补偿 | 第31页 |
·意大利模式 | 第31-35页 |
·担保联合体的职责 | 第32-33页 |
·米兰联合体的会员条件和程序 | 第33页 |
·米兰联合体的贷款担保申请程序 | 第33-34页 |
·担保联合体与金融机构的关系 | 第34-35页 |
·各国运作模式比较 | 第35-39页 |
·相似点 | 第35-36页 |
·差异点 | 第36-39页 |
第四章 我国信用担保机构运作模式选择 | 第39-56页 |
·组织机构的选择 | 第39-47页 |
·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弊端 | 第39-40页 |
·商业性担保机构的发展障碍 | 第40-43页 |
·互助性担保机构优势 | 第43-45页 |
·我国信用担保机构的现实选择 | 第45-47页 |
·资金来源 | 第47-51页 |
·权益性资金来源 | 第47-48页 |
·负债性资金来源 | 第48-49页 |
·三种类型担保机构资金来源及损失补偿 | 第49-51页 |
·风险防范与控制 | 第51-56页 |
·我国信用担保风险的形成 | 第51-53页 |
·风险防范与控制 | 第53-56页 |
第五章 案例:辽宁信用担保机构运作模式 | 第56-68页 |
·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现状分析 | 第56-66页 |
·总体状况 | 第56-58页 |
·政策性担保机构 | 第58-61页 |
·商业性担保机构 | 第61-66页 |
·主要问题 | 第66-67页 |
·对策建议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发表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