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科学涵义 | 第8-15页 |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 | 第8-9页 |
(二) “和谐社会”概念的历史渊源 | 第9-12页 |
1、西方文化中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 第9-10页 |
2、中国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 第10-11页 |
3、马克思主义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 第11-12页 |
(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及特征 | 第12-15页 |
1、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 | 第12-13页 |
2、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 第13页 |
3、诚实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 第13-14页 |
4、社会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 第14页 |
5、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14页 |
6、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外在形象 | 第14-15页 |
二、法治政府的理论解读 | 第15-21页 |
(一) 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 第15-18页 |
1、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 | 第15-16页 |
2、法治政府的特征 | 第16-18页 |
(1) 法治政府是有限政府 | 第16-17页 |
(2) 法治政府是民意政府 | 第17页 |
(3) 法治政府是诚信、透明的政府 | 第17-18页 |
(4) 法治政府是责任政府 | 第18页 |
(二) 法治政府的立论基础 | 第18-21页 |
1、人性的善恶兼具论 | 第18-19页 |
2、人民主权论 | 第19-20页 |
3、控权论 | 第20-21页 |
三、法治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 第21-24页 |
(一) 法治政府是推进民主法治的保障 | 第21-22页 |
(二) 法治政府为维护公平正义提供强有力的手段 | 第22页 |
(三) 法治政府为人们之间的诚信友爱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22-23页 |
(四) 法治政府为激发社会活力提供重要的环境条件 | 第23页 |
(五) 法治政府为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提供有力保障 | 第23-24页 |
(六) 法治政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重要保障 | 第24页 |
四、和谐社会视角下法治政府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24-30页 |
(一) 面临的问题 | 第24-27页 |
1、政府职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2、行政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3、行政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二) 面临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7-30页 |
1、制度层面的原因 | 第27-28页 |
(1) 行政立法体制和程序不完善 | 第27页 |
(2) 行政执法体制不健全 | 第27-28页 |
(3) 行政监督体制力度不够 | 第28页 |
2、观念层面的原因 | 第28-30页 |
(1) “人治”观念根深蒂固 | 第28-29页 |
(2) 法治观念淡薄 | 第29页 |
(3) “政策本位”挑战法律权威 | 第29-30页 |
五、当前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路径分析 | 第30-37页 |
(一) 加快政府转变职能 | 第30-31页 |
(二) 完善行政立法 | 第31-32页 |
(三) 完善行政执法体制 | 第32-33页 |
(四) 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 第33页 |
(五) 强化行政法制监督 | 第33-34页 |
(六) 培育执法人员的道德法治观念 | 第34-37页 |
1、提高执法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 第34-35页 |
2、培育执法人员的法治观念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