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辛苦兼味药物探析
|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第一部分 概述 | 第8-12页 | 
| 1 五味学说的源流 | 第8-9页 | 
| 2 中药药性理论对于辛味作用的认识 | 第9-10页 | 
| ·辛散 | 第9-10页 | 
| ·辛行 | 第10页 | 
| ·辛润 | 第10页 | 
| 3 中药药性理论对于苦味作用的认识 | 第10-11页 | 
| ·苦泄 | 第10页 | 
| ·苦燥 | 第10-11页 | 
| ·苦坚 | 第11页 | 
| 4 辛、苦味配伍功用概述 | 第11页 | 
| 5 选择辛苦兼味药物药性理论研究的概述 | 第11-12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5页 | 
|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 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4 研究步骤 | 第13-15页 | 
| ·建立《辛苦兼味药物名录》 | 第13页 | 
| ·建立辛苦兼味药物总资料库 | 第13页 | 
| ·建立辛苦兼味药物数据库 | 第13页 | 
| ·数据分析 | 第13-15页 | 
| 第三部分 辛苦兼味药物药性统计 | 第15-31页 | 
| 1 辛苦兼味药物来源统计 | 第15-18页 | 
| ·统计结果 | 第15页 | 
| ·高频种属性味与功效主治关联统计结果 | 第15-17页 | 
| ·分析 | 第17-18页 | 
| 2 辛苦兼味药物四性统计 | 第18-20页 | 
| ·统计结果 | 第18-20页 | 
| ·分析 | 第20页 | 
| 3 辛苦兼味药物药味统计 | 第20-22页 | 
| ·统计结果 | 第20-22页 | 
| ·分析 | 第22页 | 
| 4 辛苦兼味药物归经统计 | 第22-24页 | 
| ·统计结果 | 第22-24页 | 
| ·分析 | 第24页 | 
| 5 辛苦兼味药物功效统计 | 第24-25页 | 
| ·统计结果 | 第24-25页 | 
| ·分析 | 第25页 | 
| 6 辛苦兼味药物主治统计 | 第25-26页 | 
| ·统计结果 | 第25-26页 | 
| ·分析 | 第26页 | 
| 7 辛苦兼味药物性味与功效主治关联统计 | 第26-31页 | 
| ·辛苦药物的四性与功效主治的关联统计 | 第26-29页 | 
| ·统计结果 | 第26-28页 | 
| ·分析 | 第28-29页 | 
| ·苦辛药物四性与功效主治的关联统计 | 第29-31页 | 
| ·统计结果 | 第29-30页 | 
| ·分析 | 第30-31页 |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31-43页 | 
| 1 辛苦兼味药物来源规律 | 第31-32页 | 
| ·矿物类 | 第31页 | 
| ·植物类 | 第31-32页 | 
| ·动物类 | 第32页 | 
| 2 辛苦兼味药物四性规律 | 第32-34页 | 
| ·寒凉类药物 | 第32-33页 | 
| ·温热类药物 | 第33页 | 
| ·平性类药物 | 第33-34页 | 
| 3 辛苦兼味药物归经规律 | 第34-38页 | 
| ·归肝经药物 | 第34-35页 | 
| ·归肺经药物 | 第35-36页 | 
| ·归脾经药物 | 第36-37页 | 
| ·归心经药物 | 第37-38页 | 
| 4 辛苦兼味药物功效主治规律 | 第38-40页 | 
| ·辛苦兼味药物功效主治个性分析 | 第38-40页 | 
| ·止痛 | 第38页 | 
| ·消肿散结 | 第38-39页 | 
| ·祛风除湿 | 第39页 | 
| ·清热 | 第39页 | 
| ·利水 | 第39页 | 
| ·活血化瘀 | 第39页 | 
| ·化痰止咳 | 第39页 | 
| ·解表 | 第39-40页 | 
| ·理气 | 第40页 | 
| ·止血 | 第40页 | 
| ·舒筋活络 | 第40页 | 
| ·辛苦兼味药物功效主治共性分析 | 第40页 | 
| 5 辛苦兼味药物性-效规律分析 | 第40-42页 | 
| ·辛苦药物 | 第40-41页 | 
| ·苦辛药物 | 第41-42页 | 
| 6 辛苦兼味药物的研究对配伍规律的指导意义 | 第42-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 附录 | 第45-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杂志 | 第62-67页 | 
| 详细摘要 | 第67-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