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归肝经药物性效规律文献研究
|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第一部分 概述 | 第8-12页 | 
| 1 中药归经理论 | 第8-9页 | 
| ·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 | 第8-9页 | 
| ·中药归经理论的发展 | 第9页 | 
| ·中药归经理论的应用 | 第9页 | 
| 2 肝藏象理论 | 第9-10页 | 
| ·肝的生理功能 | 第10页 | 
| ·肝的病理特点 | 第10页 | 
| 3 归肝经药物的研究 | 第10-12页 | 
| ·金元时期归肝经药物的研究 | 第10-11页 | 
| ·明代归肝经药物的研究 | 第11页 | 
| ·清代归肝经药物的研究 | 第11-12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2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4 研究步骤 | 第12-14页 | 
| ·建立归肝经药物名录 | 第12页 | 
| ·建立归肝经药物总资料库 | 第12-13页 | 
| ·建立归肝经药物数据库 | 第13页 | 
| ·数据分析 | 第13-14页 | 
| 第三部分 归肝经药物性效统计 | 第14-31页 | 
| 1 归肝经药物来源统计 | 第14-20页 | 
| 2 归肝经药物四性统计 | 第20-21页 | 
| 3 归肝经药物五味统计 | 第21-22页 | 
| 4 归肝经药物毒性统计 | 第22-23页 | 
| 5 归肝经药物功效统计 | 第23-24页 | 
| 6 归肝经药物性味与功效关联统计 | 第24-31页 | 
| ·性寒凉药物的五味与功效关联统计 | 第24-26页 | 
| ·性温热药物五味与功效关联统计 | 第26-28页 | 
| ·性平药物五味与功效关联统计 | 第28-31页 |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31-40页 | 
| 1 归肝经药物来源规律 | 第31-33页 | 
| 2 归肝经药物四性规律 | 第33-34页 | 
| 3 归肝经药物五味规律 | 第34-36页 | 
| 4 归肝经药物毒性规律 | 第36页 | 
| 5 归肝经药物功效规律 | 第36-38页 | 
| 6 归肝经药物性效关联规律 | 第38-40页 | 
| 结语 | 第40-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 附录 | 第47-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发表论文 | 第63-64页 | 
| 详细摘要 | 第64-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