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

Z公司薪酬体系再设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3页
   ·选题背景第10-11页
   ·研究方法第11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1-13页
第二章 薪酬体系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3-26页
   ·薪酬的内涵与外延第13-15页
     ·薪酬的定义第13页
     ·薪酬的分类第13-14页
     ·薪酬的功能第14-15页
     ·薪酬管理第15页
   ·国外薪酬管理的研究现状第15-21页
     ·早期主流学派:代理理论对报酬与业绩敏感性的研究第16-17页
     ·多元化进展:其他学派对报酬的解释第17-21页
   ·国内薪酬体系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21-26页
     ·我国薪酬体系的发展历程第21-22页
     ·国内薪酬管理的研究现状第22-26页
第三章 Z公司薪酬体系的发展历史及存在的问题第26-40页
   ·Z公司概况第26-27页
   ·Z公司人力资源概况第27-30页
     ·人力资源存量第27-28页
     ·人力资源结构第28-29页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业绩第29-30页
   ·Z公司薪酬体系的发展过程第30-34页
   ·原有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第34-40页
     ·薪酬体系激励性不足第34-35页
     ·薪酬设计的基础是身份而不是职位第35-36页
     ·薪酬设计的导向是资历而不是能力和绩效第36页
     ·功能错乱,名不符实第36-37页
     ·项目繁多,权重小第37页
     ·没有体现内部相对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第37-38页
     ·无法体现高层经营管理者的价值第38页
     ·薪酬更多地注重外在薪酬而忽视了内在薪酬第38-40页
第四章 Z公司薪酬体系再设计第40-69页
   ·薪酬体系设计背景第40-42页
     ·外部环境第40页
     ·内部环境第40-42页
     ·薪资现状:具有较好的基础第42页
   ·薪酬体系设计遵循的原则第42-44页
     ·内部公平性第42-43页
     ·外部竞争性第43页
     ·与绩效的相关性第43页
     ·激励性第43页
     ·可承受性第43页
     ·合法性第43-44页
     ·可操作性第44页
     ·灵活性第44页
     ·适应性第44页
   ·薪酬设计的基本步骤第44-46页
     ·薪酬调查第44-45页
     ·确定薪酬原则和策略第45页
     ·职位分析第45页
     ·岗位评价第45页
     ·薪酬类别的确定第45-46页
     ·薪酬结构设计第46页
   ·薪酬设计的目的第46页
   ·薪酬设计的依据第46-47页
     ·贯彻公司战略意志第46-47页
     ·体现公司价值导向第47页
     ·响应外部市场变动第47页
     ·兼顾公司人工成本承受能力第47页
   ·薪酬设计框架第47-48页
   ·薪酬设计工作流程第48页
   ·职位族管理平台第48-52页
     ·原来的管理平台第48-49页
     ·职位族管理的目的第49页
     ·职位族的划分第49-51页
     ·各职位层级描述第51-52页
     ·职位族与薪资、绩效的关系第52页
   ·薪资数据分析第52-56页
     ·样本数据统计第52-54页
     ·统计数据分析第54-55页
     ·市场薪酬水平调查第55-56页
   ·薪酬体系设计第56-69页
     ·职位绩效工资制的设计流程第56页
     ·职位绩效工资制的内容第56-58页
     ·薪资标准第58-65页
     ·薪资的调整第65-67页
     ·浮动薪资的管理第67-68页
     ·企业服务年限工资第68-69页
第五章 配套措施第69-73页
   ·其他配套管理第69-71页
     ·绩效管理第69-70页
     ·人力资源配置管理第70页
     ·员工培训管理第70-71页
   ·导入新的薪酬体系第71-73页
     ·薪资导入的基本原则第71-72页
     ·薪资导入的实施要点第72-73页
第六章 薪酬体系实施效果及新问题的研究第73-83页
   ·实施后的积极效果第73-74页
     ·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第73页
     ·解决了人力资源总量问题,结构进一步优化第73页
     ·疏通了人力资源发展通道第73-74页
     ·建立具有 Z公司特色的薪酬体系第74页
   ·新出现的问题第74-76页
     ·导入方式造成旧体系的弊端仍然存在第74-75页
     ·没有考虑薪资的动态调整第75页
     ·营销族员工仍游离于新体系之外第75页
     ·关键职位不足第75-76页
     ·领导者的薪酬与其贡献仍不成比例第76页
     ·薪酬激励缺乏团队导向第76页
   ·原因分析及对策第76-82页
     ·做好职位分析和价值评估第76-78页
     ·确定薪点值或基数系数法实现动态薪酬调整第78页
     ·运用经验曲线效应进行薪酬调整第78-79页
     ·扩大关键职位比例稳定关键员工队伍第79-80页
     ·用整体薪酬激励员工第80-81页
     ·建立专家队伍稳定和培养技术业务骨干第81-82页
   ·实施后的效果第82-83页
第七章 结论第83-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电子提单的管辖权
下一篇: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财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