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财务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2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研究目标、方法和意义 | 第16-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范围、思路、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研究范围 | 第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3-42页 |
·社会保障的概念 | 第23-26页 |
·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 | 第26-31页 |
·马克思的必要扣除理论 | 第26-27页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7-29页 |
·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 | 第29-30页 |
·贝弗里奇计划 | 第30-31页 |
·税收的基本理论 | 第31-33页 |
·税收原则理论 | 第31-32页 |
·最佳税率理论 | 第32-33页 |
·国内外研究成果 | 第33-41页 |
·国外研究成果 | 第33-36页 |
·国内研究成果 | 第36-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财务模式 | 第42-75页 |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42-47页 |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 第42-43页 |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 第43-44页 |
·20世纪90年代至今 | 第44-47页 |
·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缴费制下面临的财务风险 | 第47-57页 |
·经济条件 | 第47-50页 |
·制度状况 | 第50-56页 |
·财务风险 | 第56-57页 |
·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财务模式比较 | 第57-59页 |
·筹资的财务模式及特点 | 第57-58页 |
·费、税的区别 | 第58-59页 |
·社会保障税发展的一般趋势 | 第59-60页 |
·社会保障税的基本原理 | 第60-70页 |
·社会保障税本质及特点 | 第60-63页 |
·社会保障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63-68页 |
·开征社会保障税应遵循的原则 | 第68-69页 |
·社会保障税的基本内容 | 第69-70页 |
·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70-74页 |
·必要性分析 | 第70-71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4章 社会保障税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 第75-99页 |
·美国的社会保障税 | 第75-84页 |
·社会保障税的演变过程 | 第75-76页 |
·目前的社会保障税体系 | 第76-79页 |
·社会保障税的预算管理 | 第79-80页 |
·社会保障税在社会保障收支中的地位 | 第80-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英国的社会保障税 | 第84-89页 |
·社会保障税的演变过程 | 第84页 |
·目前的社会保障税体系 | 第84-86页 |
·社会保障税的预算管理 | 第86页 |
·社会保障税在社会保障收支中的地位 | 第86-89页 |
·结论 | 第89页 |
·德国的社会保障税 | 第89-94页 |
·社会保障税的演变过程 | 第89页 |
·目前的社会保障税体系 | 第89-90页 |
·社会保障税的预算管理 | 第90-91页 |
·社会保障税在社会保障收支中的地位 | 第91-93页 |
·结论 | 第93-94页 |
·国外社会保障税对我国的借鉴 | 第94-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5章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分析 | 第99-121页 |
·曲线发展理论 | 第99-105页 |
·曲线发展理论 | 第99-100页 |
·实证分析 | 第100-104页 |
·因素分析 | 第104页 |
·结论 | 第104-105页 |
·适度水平分析 | 第105-109页 |
·适度水平 | 第105页 |
·分析方法 | 第105-106页 |
·分析模型 | 第106-109页 |
·结论 | 第109页 |
·适度水平供求实现模型 | 第109-110页 |
·供求实现模型 | 第109-110页 |
·供求实现途径 | 第110页 |
·结论 | 第110页 |
·西方发达国家适度水平分析 | 第110-113页 |
·适度水平状况 | 第110-111页 |
·适度水平分析 | 第111-112页 |
·结论 | 第112-113页 |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及适度性实证分析 | 第113-120页 |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分析 | 第113-116页 |
·适度水平分析 | 第116-118页 |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分析 | 第118-119页 |
·结论 | 第119-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6章 社会保障税税率的设计模型及分析 | 第121-149页 |
·社会保障税税率的设计模型 | 第121-125页 |
·统筹部分税率的设计模型 | 第121-124页 |
·个人账户税率的设计模型 | 第124-125页 |
·结论 | 第125页 |
·实证分析 | 第125-131页 |
·企业实证分析 | 第125-126页 |
·职工实证分析 | 第126-128页 |
·国家实证分析 | 第128-129页 |
·综合分析 | 第129-131页 |
·结论 | 第131页 |
·因素分析 | 第131-142页 |
·替代率 | 第131-133页 |
·退休年龄 | 第133-139页 |
·转制成本 | 第139-141页 |
·结论 | 第141-142页 |
·逃、避社会保障税的经济分析 | 第142-148页 |
·基本模型 | 第142-143页 |
·模型的拓展 | 第143-145页 |
·防范措施 | 第145-147页 |
·结论 | 第147-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第7章 社会保障税的财务管理 | 第149-163页 |
·现状 | 第149-15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54-155页 |
·改革措施 | 第155-160页 |
·社会保障税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 第160-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162-163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3-166页 |
·结论 | 第163-165页 |
·工作展望 | 第165-166页 |
致谢 | 第166-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3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