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研究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9-10页 |
1-2-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9页 |
1-2-2 论文框架 | 第9-10页 |
§1-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1-1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2-2 激励理论综述 | 第12-16页 |
2-2-1 基于“经济人”假设的激励理论综述 | 第12-13页 |
2-2-2 基于“社会人”假设的激励理论综述 | 第13-15页 |
2-2-3 基于“能力人”假设的激励理论综述 | 第15-16页 |
2-2-4 其他相关理论 | 第16页 |
§2-3 企业经营者非物质激励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企业经营者非物质需求体系分析 | 第19-28页 |
§3-1 企业经营者需求分类与特征 | 第19-21页 |
3-1-1 需求及其分类 | 第19-20页 |
3-1-2 需求特征 | 第20-21页 |
§3-2 企业经营者需求分析 | 第21-22页 |
3-2-1 企业经营者需求结构分析 | 第21页 |
3-2-2 企业经营者需求要素分析 | 第21-22页 |
§3-3 企业经营者非物质需求体系分析 | 第22-27页 |
3-3-1 企业经营者非物质需求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2-23页 |
3-3-2 企业经营者非物质需求体系 | 第23-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非物质需求因素敏感度分析 | 第28-37页 |
§4-1 粗糙集简介 | 第28-29页 |
§4-2 基于粗糙集的非物质需求因素对企业经营者积极性的敏感度分析模型 | 第29-31页 |
4-2-1 数学模型——粗糙集不协调率 | 第29-30页 |
4-2-2 物理模型 | 第30-31页 |
§4-3 实例分析 | 第31-3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企业经营者非物质激励机制设计 | 第37-51页 |
§5-1 企业经营者非物质激励机制设计的原则和框架模型 | 第37-39页 |
5-1-1 企业经营者非物质激励机制设计原则 | 第37-38页 |
5-1-2 企业经营者非物质激励机制框架模型 | 第38-39页 |
§5-2 企业经营者非物质激励机制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5-2-1 企业经营者非物质激励机制因素模型 | 第39页 |
5-2-2 企业经营者非物质激励机制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5-3 企业经营者非物质激励方案的设计 | 第40-47页 |
5-3-1 企业经营者非物质激励体系框架 | 第40-42页 |
5-3-2 企业经营者非物质激励体系内容 | 第42-46页 |
5-3-3 非物质激励机制的配套措施 | 第46页 |
5-3-4 企业经营者非物质激励机制实施流程 | 第46-47页 |
§5-4 实例分析 | 第47-50页 |
5-4-1 TS车辆厂经营者非物质激励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48页 |
5-4-2 TS车辆厂经营者非物质激励存在的问题 | 第48-49页 |
5-4-3 TS车辆厂经营者非物质激励措施建议 | 第49-5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A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