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第1-27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已有研究文献的简要述评 | 第16-21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三、小结 | 第2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21-2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二、论文结构 | 第22-23页 |
第四节 基本概念与专业术语 | 第23-27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23-26页 |
二、专业术语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无纸化证券集中交易的前提:证券登记与证券存管 | 第27-66页 |
第一节 股权凭证的没落与无纸化证券的源起 | 第28-34页 |
一、“文书工作危机”催生无纸化证券 | 第28-32页 |
二、我国“拿来主义”式制度引进 | 第32-34页 |
第二节 证券登记与证券存管制度概论 | 第34-47页 |
一、证券登记与证券存管的概念与模式 | 第34-39页 |
二、证券登记与证券存管法律关系 | 第39-41页 |
三、无纸化证券的持有方式 | 第41-43页 |
四、无纸化证券的权利性质与权利证明 | 第43-47页 |
第三节 我国证券登记与证券存管制度考察 | 第47-62页 |
一、证券登记与证券存管体制 | 第47-51页 |
二、我国证券登记与证券存管法律关系 | 第51-57页 |
三、关于证券所有权证明问题的规范分析 | 第57-62页 |
第四节 一个相关的问题:证券交易结算资金账户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三章 无纸化证券集中交易模式及主体间法律关系分析 | 第66-104页 |
第一节 无纸化证券集中交易程序与中央结算模式 | 第67-87页 |
一、微观例示:国债回购交易的程序与模式 | 第67-82页 |
二、宏观概括:无纸化证券集中交易的特点 | 第82-87页 |
第二节 证券集中交易参与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87-97页 |
一、以证券结算机构为中心的结算法律关系 | 第87-91页 |
二、证券经纪商与投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91-97页 |
第三节 证券经纪商对投资者资产的实际控制权 | 第97-102页 |
一、证券经纪商的强势地位 | 第98-100页 |
二、投资者获得法律救济的前景不明朗 | 第100-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四章 无纸化证券集中交易中的权益冲突与结算风险 | 第104-126页 |
第一节 证券经纪商支付不能情形下的权益冲突与结算风险 | 第104-105页 |
第二节 法律法规的适用和政策层面的应对 | 第105-115页 |
一、关于投资者资产区分问题 | 第108-110页 |
二、关于证券经纪商为融资而将投资者托管的证券质押给第三人的问题 | 第110-112页 |
三、关于证券经纪商挪用投资者托管的国债参与质押式回购交易的问题 | 第112-115页 |
第三节 证券结算系统权利优先规则 | 第115-123页 |
一、证券结算系统权利优先规则的丰富内涵 | 第115-118页 |
二、关于证券结算系统权利优先规则的经济分析 | 第118-122页 |
三、证券结算系统权利优先规则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6页 |
第五章 投资者的法律地位与法律风险 | 第126-142页 |
第一节 关于投资者法律地位的现实考察 | 第126-129页 |
一、投资者在证券存管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不明确或被否认 | 第127-128页 |
二、投资者在其与证券经纪商的法律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 | 第128-129页 |
三、投资者是证券结算法律关系的局外人和权益冲突最终风险的承担人 | 第129页 |
第二节 关于投资者法律风险的整体思考 | 第129-136页 |
一、法律关系结构在现实层面的不均衡 | 第130-132页 |
二、法律规范与交易规则在执行与适用方面的不确定 | 第132-135页 |
三、投资者权利与风险意识不足 | 第135-136页 |
第三节 证券集中交易法律关系中的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 | 第136-140页 |
一、监管理念的反思:“保护市场”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 第136-137页 |
二、法律制度的完善:明确各主体权利义务边界 | 第137-139页 |
三、投资者保护与投资者责任 | 第139-140页 |
本章小结 | 第140-14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42-145页 |
一、我国证券集中交易法律关系的真实结构 | 第142-143页 |
二、市场主体风险外部化能力悬殊导致法律关系结构扭曲进而失衡 | 第143页 |
三、失衡的法律关系结构使投资者利益和社会经济面临严重威胁 | 第143-144页 |
四、反思与建议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