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高速铣削技术的基础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3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9-21页 |
·钛合金的切削加工特点 | 第21-23页 |
·钛合金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 | 第21-22页 |
·钛合金的切削加工特性 | 第22-23页 |
·高速切削加工简介 | 第23-25页 |
·高速切削加工的发展 | 第23-24页 |
·高速切削加工的特点 | 第24-25页 |
·钛合金高速切削的研究现状 | 第25-31页 |
·关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研究 | 第25-28页 |
·关于切削机理和加工表面完整性的研究 | 第28-31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页 |
·论文拟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31-33页 |
第二章 高速铣削钛合金的切削力研究 | 第33-58页 |
·试验条件 | 第33-35页 |
·铣削用量与切削力的关系 | 第35-38页 |
·切削速度和切削力的关系 | 第35-37页 |
·其他铣削用量与切削力的关系 | 第37-38页 |
·刀具磨损对切削力的影响 | 第38-39页 |
·刀具坐标系中切削力的变化规律 | 第39-43页 |
·铣削力的频域特性 | 第43-48页 |
·高频分量和铣削冲击对切削力波形的影响 | 第48-55页 |
·不同钛合金材料的切削力对比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高速铣削钛合金的切削温度研究 | 第58-80页 |
·夹丝热电偶测温方法及其标定 | 第58-62页 |
·夹丝热电偶测温方法 | 第59-60页 |
·热电偶的标定 | 第60-62页 |
·试验条件 | 第62-64页 |
·典型铣削温度信号及其物理意义 | 第64-69页 |
·铣削温度沿切削刃的分布 | 第69-71页 |
·铣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 第71-74页 |
·铣削速度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 第71-72页 |
·每齿进给量对铣削温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径向切深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冷却方式对铣削温度的影响 | 第74-76页 |
·刀具磨损对铣削温度的影响 | 第76页 |
·工件材料对铣削温度的影响 | 第76-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四章 高速铣削钛合金的刀具磨损研究 | 第80-99页 |
·试验方案及条件 | 第80-82页 |
·试验方案 | 第80页 |
·试验条件 | 第80-82页 |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82-85页 |
·刀具寿命的正交试验结果 | 第82-84页 |
·刀具耐用度经验公式 | 第84-85页 |
·切削条件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 | 第85-89页 |
·铣削速度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 | 第85-87页 |
·工件材料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 | 第87-88页 |
·刀具材料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 | 第88-89页 |
·刀具磨损形态和磨损机理 | 第89-98页 |
·刀具宏观磨损形态的分析 | 第89-91页 |
·刀具磨损机理的探讨 | 第91-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五章 高速铣削钛合金的加工表面完整性研究 | 第99-114页 |
·铣削用量和刀具磨损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99-103页 |
·试验条件 | 第99页 |
·铣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99-101页 |
·刀具磨损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其他切削条件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铣削用量和刀具磨损对工件材料金相组织的影响 | 第103-108页 |
·试验条件 | 第103页 |
·不同铣削速度下的加工表面层金相组织 | 第103-105页 |
·刀具磨损和其他切削用量对加工表层金相组织的影响 | 第105-108页 |
·工件表面加工硬化分析 | 第108-111页 |
·测试方法与条件 | 第108-109页 |
·铣削速度对加工硬化层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刀具磨损对加工硬化层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加工表面层残余应力的分析 | 第11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六章 高速铣削钛合金试件的疲劳性能研究 | 第114-129页 |
·疲劳试样的加工 | 第114-115页 |
·疲劳试验设备及条件 | 第115-116页 |
·试样的拉伸试验曲线 | 第116-117页 |
·疲劳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17-124页 |
·试样中值疲劳寿命的比较 | 第117-120页 |
·试样安全寿命的比较 | 第120-123页 |
·试样的循环应力应变特性及循环软化 | 第123-124页 |
·疲劳断口分析 | 第124-128页 |
·试样疲劳断口的宏观形貌 | 第124-125页 |
·不同应力水平时疲劳源区和裂纹扩展区 | 第125-127页 |
·疲劳断口瞬断区 | 第127-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9-131页 |
·总结 | 第129-130页 |
·展望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