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课题的提出 | 第10-28页 |
·絮凝剂概述 | 第10-18页 |
·各种絮凝剂的现状与发展 | 第10-13页 |
·无机絮凝剂 | 第10-11页 |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 第11-13页 |
·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 | 第13页 |
·生物絮凝剂 | 第13页 |
·絮凝机理 | 第13-15页 |
·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15-18页 |
·荷电性质 | 第15-16页 |
·分子量 | 第16页 |
·支化结构 | 第16-18页 |
·絮凝评价 | 第18页 |
·星形聚合物 | 第18-22页 |
·星形聚合物的合成 | 第18-21页 |
·以多官能团引发剂为基础的先核后臂法 | 第18-20页 |
·开环聚合 | 第19页 |
·缩合反应 | 第19页 |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 第19-20页 |
·以多官能团偶联剂为基础的先臂后核法 | 第20-21页 |
·多官能团偶联剂偶合 | 第20-21页 |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 第21页 |
·基团转移聚合(GTP) | 第21页 |
·星形聚合物的表征 | 第21-22页 |
·凝胶渗透色谱(GPC)法 | 第21-22页 |
·核磁共振 | 第22页 |
·溶液法 | 第22页 |
·聚电解质溶液 | 第22-26页 |
·高分子溶液粘度 | 第23-24页 |
·临界浓度 | 第24-25页 |
·动态接触浓度C_s | 第24-25页 |
·链交叠浓度 C~* | 第25页 |
·聚电解质 | 第25-26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31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8页 |
·星形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star-P(AM-DMC)的合成 | 第28-29页 |
·IR | 第29页 |
·~1H-NMR | 第29页 |
·特性粘数[η] | 第29页 |
·阳离子度 CD | 第29-30页 |
·絮凝实验 | 第30-31页 |
·透光率 | 第30页 |
·沉降速率 | 第30页 |
·絮体量 | 第30-31页 |
第三章 star-P(AM-DMC)的合成与表征 | 第31-40页 |
·star-P(AM-DMC)的合成 | 第31-33页 |
·star-P(AM-DMC)的表征 | 第33-34页 |
·IR | 第33页 |
·~1H-NMR | 第33-34页 |
·star-P(AM-DMC)的合成影响因素 | 第34-39页 |
·引发剂用量 | 第34-35页 |
·反应温度 | 第35-37页 |
·单体配比 | 第37-38页 |
·单体浓度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star-P(AM-DMC)的絮凝应用及 PAM絮凝剂母液浓度对絮凝的影响 | 第40-56页 |
·star-P(AM-DMC)的絮凝应用 | 第40-42页 |
·分子量(特性粘数)对絮凝的影响 | 第40-41页 |
·阳离子度对絮凝的影响 | 第41页 |
·PAM絮凝剂的絮凝效果 | 第41-42页 |
·PAM絮凝剂的絮凝性能 | 第42-55页 |
·絮凝剂投加量对絮凝的影响 | 第42-43页 |
·絮凝剂母液浓度对絮凝的影响 | 第43-55页 |
·PAM絮凝剂母液浓度 C_p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6-52页 |
·高岭土悬浮液的浓度对最佳母液浓度C_(op)的影响 | 第52-53页 |
·C_(op)与C~*、C_s的联系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高分子絮凝剂溶液链形态对絮凝的影响 | 第56-71页 |
·聚电解质溶液链形态 | 第56-57页 |
·高分子絮凝剂溶液链形态 | 第57-61页 |
·外加盐 | 第57-61页 |
·pH值 | 第61页 |
·高分子絮凝剂溶液链形态对絮凝的影响 | 第61-70页 |
·外加盐 | 第61-68页 |
·含外加盐的高岭土悬浮液 | 第62-66页 |
·含无机盐的絮凝剂溶液 | 第66-68页 |
·pH值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