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 第19-21页 |
2 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综述 | 第21-36页 |
2.1 投资银行业务概述 | 第23-25页 |
2.2 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条件及特征 | 第25-27页 |
2.3 国外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27-29页 |
2.4 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29-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理论基础 | 第36-48页 |
3.1 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基本动因 | 第36-39页 |
3.2 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经济优势 | 第39-41页 |
3.3 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负面影响 | 第41-43页 |
3.4 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综合效用 | 第43-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的经营模式 | 第48-58页 |
4.1 银行集团经营模式研究 | 第48-51页 |
4.1.1 银行集团经营模式的特征分析 | 第48-49页 |
4.1.2 银行集团经营模式的案例分析 | 第49-51页 |
4.2 内部综合经营模式研究 | 第51-54页 |
4.2.1 内部综合经营模式的特征分析 | 第51-52页 |
4.2.2 内部综合经营模式的案例分析 | 第52-54页 |
4.3 经营模式的现实选择 | 第54-55页 |
4.4 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55-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的业务管理 | 第58-68页 |
5.1 投资银行业务的市场定位 | 第58页 |
5.2 投资银行业务的组织形式 | 第58-62页 |
5.3 投资银行业务与银行业务的优化整合 | 第62-63页 |
5.4 投资银行业务的规范管理 | 第63-65页 |
5.5 投资银行业务的营销管理 | 第65-6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6 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的产品设计 | 第68-96页 |
6.1 企业并购 | 第68-71页 |
6.2 项目融资 | 第71-74页 |
6.3 资产证券化 | 第74-80页 |
6.4 银团贷款 | 第80-89页 |
6.5 基金管理 | 第89-91页 |
6.6 委托理财 | 第91-94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7 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防范 | 第96-110页 |
7.1 国外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监管的理论借鉴 | 第96-101页 |
7.2 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的外部监管 | 第101-106页 |
7.2.1 建立“机构监管为主,功能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 | 第101-102页 |
7.2.2 完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监管方式 | 第102-104页 |
7.2.3 加强以信息披露为主体的监管措施 | 第104-106页 |
7.3 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 | 第106-108页 |
7.4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108-109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结论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