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论文

改进传统湘西酸肉生产工艺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6页
 1 我国肉类生产和加工现状第13-15页
   ·肉类生产及消费的增长第13页
   ·肉类加工现状及展望第13-15页
 2 国内外发酵肉制品的研究概况第15-18页
   ·发酵肉制品概述第15-16页
   ·国外发酵肉制品的研究与现状第16-17页
   ·国内发酵肉制品的研究与现状第17-18页
 3 湘西酸肉的调查研究第18-19页
 4 乳酸菌及其它菌种在发酵肉制品中的作用第19-22页
   ·乳酸菌的生理功能第19-20页
   ·乳酸菌在发酵肉制品中的作用第20-21页
   ·肉制品中常用的乳酸菌种第21-22页
   ·发酵肉制品中常用的其它菌种第22页
     ·酵母第22页
     ·霉菌第22页
 5 发酵肉制品的保鲜第22-25页
   ·保鲜方法概述第23页
   ·Nisin第23-24页
   ·壳聚糖第24-25页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酸肉主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第26-35页
 1 试验材料第26-27页
   ·原料肉第26页
   ·菌种第26页
   ·培养基第26页
   ·主要试剂第26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6-27页
 2 试验方法第27-28页
   ·菌种活化第27页
   ·接种液浓度计数第27页
   ·工艺流程第27页
   ·pH值测定第27页
   ·不同因素对酸肉主发酵pH值的影响试验第27-28页
     ·盐浓度对酸肉pH值的影响试验第27页
     ·葡萄糖浓度对酸肉pH值的影响试验第27页
     ·接种量对酸肉pH值的影响试验第27页
     ·发酵时间对酸肉pH值的影响试验第27-28页
     ·发酵温度对酸肉pH值的影响试验第28页
     ·优化主发酵条件正交试验第28页
   ·感官评价第2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8-34页
   ·接种液浓度计数结果第28-29页
   ·不同因素对酸肉主发酵pH值的影响结果第29-32页
     ·不同盐浓度的酸肉主发酵后pH值第29页
     ·不同葡萄糖浓度的酸肉主发酵后pH值第29-30页
     ·不同接种量的酸肉主发酵后pH值第30-31页
     ·不同发酵时间的酸肉主发酵后pH值第31页
     ·不同发酵温度的酸肉主发酵后pH值第31-32页
   ·正交试验结果第32-34页
 4 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不同接种方式对酸肉后发酵影响的研究第35-44页
 1 试验材料第35页
   ·原料肉和辅料第35页
   ·菌种第35页
   ·培养基第35页
   ·主要试剂第35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5页
 2 试验方法第35-37页
   ·工艺流程第35-36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36页
     ·pH值测定第36页
     ·总酸测定第36页
     ·氨基酸态氮(AN)测定第36页
     ·细菌总数测定第36页
   ·不同接种方式比较试验第36-37页
     ·原料肉不接种辅料接种发酵试验(1)第36-37页
     ·原料肉接种辅料不接种发酵试验(2)第37页
     ·原料肉与辅料均接种发酵试验(3)第37页
     ·自然发酵试验(4)第37页
   ·感官评价第3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7-43页
   ·不同接种方式下酸肉pH值的变化结果第37-38页
   ·不同接种方式下酸肉总酸的变化结果第38-39页
   ·不同接种方式下酸肉氨基氮(AN)的变化结果第39-41页
   ·不同接种方式下酸肉细菌总数的变化结果第41-42页
   ·不同接种方式下酸肉感官评价的变化结果第42-43页
 4 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Nisin和壳聚糖对酸肉后发酵的影响研究第44-56页
 1 试验材料第44-45页
   ·原料肉和辅料第44页
   ·菌种第44页
   ·培养基第44页
   ·主要试剂第44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4-45页
 2 试验方法第45-47页
   ·工艺流程第45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45-46页
     ·pH值测定第45页
     ·挥发性盐基氮(TVB-N)测定第45页
     ·丙二醛(TBA值)测定第45页
     ·氨基酸态氮(AN)测定第45-46页
     ·细菌总数测定第46页
     ·大肠菌群测定第46页
   ·酸肉后发酵保鲜试验第46页
     ·盐、Nisin和壳聚糖对后发酵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第46页
     ·酸肉后发酵优化抑菌因子正交试验第46页
     ·优化抑菌因子水平后发酵试验第46页
   ·感官评价第46-4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7-55页
   ·不同浓度的盐、Nisin和壳聚糖对后发酵pH值的影响结果第47-48页
   ·不同浓度的盐、Nisin和壳聚糖对后发酵TVB-N的影响结果第48-50页
   ·不同浓度的盐、Nisin和壳聚糖对后发酵TBA的影响结果第50-51页
   ·不同浓度的盐、Nisin和壳聚糖对后发酵细菌总数的影响结果第51-52页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52-55页
   ·优化抑菌条件的后发酵试验第55页
 4 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酸肉辅料的比较研究第56-64页
 1 试验材料第56页
   ·原料肉和辅料第56页
   ·菌种第56页
   ·培养基第56页
   ·主要试剂第56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56页
 2 试验方法第56-58页
   ·工艺流程第57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57页
     ·pH值测定第57页
     ·总酸测定第57页
     ·氨基酸态氮(AN)测定第57页
     ·游离氨基酸测定第57页
   ·不同辅料比较试验第57-58页
   ·感官评价第5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8-63页
   ·不同辅料对酸肉pH值的影响第58-59页
   ·不同辅料对酸肉总酸的影响第59-60页
   ·不同辅料对酸肉AN的影响第60-61页
   ·添加不同辅料酸肉感官评价第61-62页
   ·酸肉发酵前后游离氨基酸的变化第62-63页
 4 小结第63-64页
主要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2页
致谢第72-73页
作者简介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皮病型银屑病98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论雕塑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