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民事诉讼三审终审制之构建

中文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导语第9-10页
一、现行民事诉讼两审终审制的审视第10-16页
 (一) 两审终审制立法缘由第10页
 (二) 两审终审制在司法实践中的不足第10-16页
  1、上诉审职能弱化第11-12页
  2、两审终审制的司法认同度受到质疑第12页
  3、法律的统一适用难以保证第12-14页
  4、两审终审制不能满足当事人的程序救济第14-16页
二、审级制度基本理念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改革启示第16-21页
 (一) 审级制度设立的价值取向第16-17页
  1、公正与效率均为审级制度所追求目标第16页
  2、审级制度价值取向上应体现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第16-17页
 (二) 其他国家和地区审级制度改革之启示第17-18页
  1、多数国家和地区采取三审终审制第17-18页
  2、审级制度均呈塔形结构第18页
 (三) 职能分层是审级制度功能发挥的关键第18-21页
  1、区分事实审与法律审第19-20页
  2、我国审级职能未作区分的弊端第20-21页
三、我国民事诉讼实行三审终审制的可行性现实性第21-28页
 (一) 三审终审制的理论基础分析第21-23页
  1、三审终审制更能够维护当事人诉讼权利第21-22页
  2、审级制度研究的深入丰富了理论基础第22页
  3、最高法院死刑复核权的回收提供了实践参考第22-23页
 (二) 实行三审终审制的司法基础分析第23-25页
  1、能够保障法律适用准确,维护司法公正第23页
  2、能够促进法律适用的统一第23-24页
  3、不会导致诉讼过分迟延第24页
  4、有利提升我国法治形象第24-25页
 (三) 实行三审终审制的社会条件分析第25-26页
  1、公正与效率的辩证认同是三审终审制的社会思想基础第25页
  2、交通状况的改善是三审终审制的社会物质基础第25页
  3、当事人更愿意接受第三审判决结果第25-26页
  4、三审终审制并没有增加当事人讼累第26页
 (四) 实行三审终审制的法院组织结构分析第26-28页
  1、四级法院组织结构利于三审终审制的构建第26页
  2、三审终审制无须投入过多的司法资源第26-27页
  3、终审法院能够承受案件审理负担第27-28页
四、民事诉讼三审终审制的基本架构第28-40页
 (一) 第三审的性质定位第28-30页
 (二) 第三审上诉的限制第30-31页
 (三) 第三审上诉条件及审查第31-34页
  1、第三审上诉许可之理由第31-33页
  2、基于判决性质种类之限制第33页
  3、向最高法院提起第三审上诉的条件应更为严格第33-34页
 (四) 第三审审理模式第34-37页
  1、第三审为书面审第35页
  2、第三审实行律师强制代理制第35-36页
  3、对滥用第三审上诉权的予以惩戒第36-37页
 (五) 建立越级上诉制第37-39页
 (六) 第三审裁判之形式第39-40页
五、民事诉讼三审终审制的配套机制第40-45页
 (一) 纠纷解决机制和诉讼程序机制实行多元化第40-42页
  1、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第41页
  2、实行诉讼程序机制多元化第41-42页
 (二) 严格限制再审第42-43页
 (三) 取消案件请示制度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0-51页
后记第51-52页
中文详细摘要第5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粗糙集理论及其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民事认证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