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认证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民事认证制度概述 | 第8-12页 |
(一) 民事认证的含义与特征 | 第8-9页 |
(二) 民事认证的内容 | 第9-10页 |
(三) 民事认证的制度价值 | 第10-12页 |
二、世界主要国家民事认证制度考察 | 第12-21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认证制度概况 | 第12-15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认证制度概况 | 第15-17页 |
(三) 两大法系民事认证制度评价 | 第17-19页 |
(四) 两大法系民事认证制度的合理性 | 第19-21页 |
三、确立认证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 第21-36页 |
(一) 确立认证的现代司法理念 | 第21-28页 |
1、程序公正理念 | 第22-25页 |
2、法律真实理念 | 第25-28页 |
(二) 确立有限心证的认证原则 | 第28-36页 |
四、我国民事认证制度剖析 | 第36-41页 |
五、认证规则体系的构建 | 第41-50页 |
(一) 相关性证据规则 | 第41-43页 |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43-45页 |
(三) 最佳证据规则 | 第45-46页 |
(四) 传闻证据规则 | 第46-48页 |
(五) 补强证据规则 | 第48-50页 |
六、理性的认证方法 | 第50-53页 |
(一) 关于证据能力的认定 | 第50页 |
(二) 关于证据证明力的认定 | 第50-52页 |
(三) 关于缺席审理中证据的认定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