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化能指标煤的自燃倾向性的研究
1 绪论 | 第1-11页 |
1.1 煤的自燃倾向性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 基于活化能指标的煤的自燃倾向鉴定 | 第9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4 课题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2 煤炭自燃综述 | 第11-18页 |
2.1 煤炭自燃学说 | 第11-13页 |
2.1.1 煤炭自燃黄铁矿导因说 | 第11-12页 |
2.1.2 煤炭自燃细菌导因学说 | 第12页 |
2.1.3 煤炭自燃酚羟基作用学说 | 第12页 |
2.1.4 煤氧复合作用学说 | 第12-13页 |
2.2 煤炭自燃的条件 | 第13-14页 |
2.3 煤炭低温自燃过程 | 第14-15页 |
2.4 煤炭发生自燃的危害 | 第15-18页 |
3 煤的自燃倾向性 | 第18-23页 |
3.1 自燃倾向性 | 第18页 |
3.2 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综述 | 第18页 |
3.3 双氧水法和吸氧量法 | 第18-23页 |
3.3.1 双氧水法 | 第19-20页 |
3.3.2 吸氧量法 | 第20-23页 |
4 热分析方法 | 第23-31页 |
4.1 热重法 | 第23-25页 |
4.1.1 热重法的原理 | 第23页 |
4.1.2 微商热重法 | 第23-24页 |
4.1.3 影响热重法测定结果的各种因素 | 第24-25页 |
4.2 差热分析法 | 第25-26页 |
4.2.1 差热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26页 |
4.2.2 差热分析的影响因素 | 第26页 |
4.3 差示扫描量热法 | 第26-27页 |
4.3.1 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4.3.2 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影响因素 | 第27页 |
4.4 煤的热分析技术的应用 | 第27-31页 |
4.4.1 在煤的工业分析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4.4.2 在煤热解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4.4.3 热重分析在煤的燃烧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29-31页 |
5 热分析曲线的动力学分析 | 第31-37页 |
5.1 热重动力学 | 第31-35页 |
5.1.1 热重动力学的基本表达式 | 第31-32页 |
5.1.2 热重动力学的数据处理方法 | 第32-35页 |
5.2 差热动力学 | 第35页 |
5.3 DSC 动力学 | 第35-37页 |
6 基于活化能指标的煤的自燃倾向性的研究 | 第37-48页 |
6.1 可行性分析 | 第37页 |
6.2 煤的活化能的概念及其热重动力学求解 | 第37-40页 |
6.3 升温速率对煤的自燃倾向性表征影响的研究 | 第40-44页 |
6.3.1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6.3.2 结果与讨论 | 第41-43页 |
6.3.3 结语 | 第43-44页 |
6.4 粒度对煤的自燃倾向性表征影响的研究 | 第44-48页 |
6.4.1 实验部分 | 第44页 |
6.4.2 粒度影响的简单理论分析 | 第44页 |
6.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6.4.4 结语 | 第47-4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A | 第52-53页 |
附录 B | 第53-55页 |
附录 C | 第55-57页 |
附录 D | 第57-59页 |
附录 E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