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一个糖尿病家系肾阴阳两虚证基因表达谱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缩略词第7-8页
引言第8-11页
正文第11页
1 资料与方法第11-15页
   ·研究对象第11-12页
     ·研究家族的选择第11页
     ·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第11-12页
       ·糖尿病西医诊断标准第11-12页
       ·正常人标准第12页
       ·肾阴阳两虚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标准第12页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第12页
   ·实验方法第12-14页
     ·芯片实验分组第12-13页
     ·临床生化指标及症状得分实验分组第13页
     ·标本采集第13页
     ·cDNA表达谱芯片第13页
     ·芯片的质量标准控制第13页
     ·探针制备第13页
     ·芯片杂交第13-14页
     ·检测与分析第14页
   ·观察指标第14页
     ·差异表达基因第14页
     ·临床生化第14页
   ·基因数据分析第14-15页
     ·图像获取第14页
     ·检测与分析第14页
     ·标准化处理第14-15页
     ·Ratio分析第15页
     ·聚类分析第15页
   ·统计方法第15页
2 结果第15-28页
   ·证候家系图第15-16页
   ·症状得分统计结果第16页
   ·基因表达谱第16-26页
     ·差异基因表达谱第16-19页
     ·Cluster聚类显示第19-20页
     ·差异表达的基因数目初步统计第20页
     ·三张芯片共同表达的差异基因第20页
     ·芯片1与芯片2共同表达的差异基因第20-21页
     ·芯片1、3共同下调的差异基因第21页
     ·芯片2、3共同下调的相关差异基因第21-22页
     ·芯片2中差异表达基因分类第22-24页
     ·芯片3中差异表达基因分类第24-26页
     ·与糖尿病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第26页
   ·临床生化指标结果第26-28页
     ·肾功第26-27页
     ·血脂第27-28页
3 讨论第28-35页
   ·将家系方法引入证候研究的重要意义第28页
   ·肾阴阳两虚证宏观证候研究第28-29页
   ·肾阴阳两虚证微观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29-33页
     ·肾阴阳两虚证与大规模的基因下调第29-30页
     ·肾阴阳两虚证与代谢相关基因第30-31页
     ·肾阴阳两虚证与多类功能基因第31-33页
     ·肾阴阳两虚与糖尿病相关基因第33页
   ·肾阴阳两虚糖尿病生化指标分析第33-35页
结论第35-37页
问题与展望第37-38页
致谢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4页
综述:肾虚血瘀型糖尿病研究进展第44-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53页
声明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分布智能代理的自保护系统研究
下一篇:嵌入式实时系统多媒体通信性能优化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