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4页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49页 |
·损伤级联反应的时空定位和作用 | 第13-20页 |
·兴奋性毒性阶段 | 第13-14页 |
·梗死周围去极化阶段 | 第14页 |
·炎症反应阶段 | 第14-16页 |
·程序性细胞死亡阶段 | 第16页 |
·展望 | 第16-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0页 |
·脑梗死治疗时间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 第20-31页 |
·TTW 的概念 | 第20页 |
·缺血半暗带与 TTW | 第20-22页 |
·溶栓治疗与 TTW | 第22-23页 |
·神经保护疗法与 TTW | 第23-27页 |
·展望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 | 第31-43页 |
·病名的确立 | 第31-32页 |
·病位的探讨 | 第32-33页 |
·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33页 |
·治疗原则 | 第33-34页 |
·针灸在中风病治疗中的作用 | 第34-37页 |
·重视预防、康复及护理 | 第37-39页 |
·展望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介入时机选择 | 第43-49页 |
·缺血性中风病的针刺介入时机 | 第43-44页 |
·针刺治疗中风的时间因素 | 第44-45页 |
·针剌治疗中风的日、时辰选择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49-66页 |
·前言 | 第49-5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0-56页 |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52-54页 |
·数据处理 | 第54-55页 |
·实验设计流程图示 | 第55-56页 |
·实验结果 | 第56-66页 |
·不同介入时间、不同针刺穴位对 MCAT 大鼠神经症状行为的影响 | 第56-57页 |
·不同介入时间、不同针刺穴位对 MCAT 大鼠脑组织 CaM 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不同介入时间、不同针刺穴位对MCAT大鼠脑组织BDNF含量的影响 | 第58-60页 |
·不同介入时间、不同针刺穴位对 MCAT 大鼠血清 IL-1β含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不同介入时间、不同针刺穴位对 MCAT 大鼠 血清 IL-6 含量的影响 | 第61-63页 |
·不同介入时间、不同针刺穴位对 MCAT 大鼠 血清 IL-8 含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不同介入时间、不同针刺穴位对 MCAT 大鼠血清 TNF-α含量的影响 | 第64-66页 |
第三部分 分析讨论 | 第66-88页 |
·介入时间的初步优选 | 第66-67页 |
·有效穴组的初步优选 | 第67页 |
·燮理阴阳为选穴依据 | 第67-71页 |
·光化学诱导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 第71-73页 |
·初步优选方案对钙调素的影响 | 第73-75页 |
·初步优选方案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 第75-76页 |
·初步优选方案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76-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个人简历 | 第91-92页 |
附图 | 第92-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