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环境压力和文化发展需要生态文明 | 第8-9页 |
·生态文明教育起步较晚,尚未成熟 | 第9页 |
·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 | 第9-10页 |
·感恩自然是建设生态道德的重要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编制《人与自然关系调查——自评/他评》问卷 | 第11页 |
·完成大学生感恩自然特征的调查分析 | 第11-12页 |
·完成大学生潜意识中人类中心主义的调查分析 | 第12页 |
·完善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意义 | 第12页 |
·本课题研究的实用意义 | 第12页 |
·相关理论的内容和发展 | 第12-16页 |
·感恩思想的发展 | 第13-15页 |
·感恩自然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6-17页 |
·感恩自然的研究方法多以理论探讨为主,缺乏实证研究 | 第16-17页 |
·研究者多从施教者的角度出发,缺少对受教者的关注 | 第17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以实证研究的方式研究感恩自然教育 | 第17-18页 |
·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完善感恩自然教育 | 第18-19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19-26页 |
·研究中的关键术语及其定义 | 第19页 |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研究流程 | 第20页 |
·研究工具 | 第20-25页 |
·问卷的编制过程 | 第21页 |
·问卷的结构、内容以及测量方式 | 第21-23页 |
·问卷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 第23-24页 |
·问卷的发放 | 第24-25页 |
·数据的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第3章 大学生感恩自然的现状分析 | 第26-35页 |
·感恩自然教育形式多样,但学生关注程度有限 | 第26-27页 |
·大学生感恩自然的意识较高,但知情行发展失衡 | 第27页 |
·感恩自然的水平在大学四年中不断变化 | 第27-29页 |
·大学生对人与自然的供需关系认识最为突出 | 第29-30页 |
·敏感性是大学生感恩自然在情感上的主要特征 | 第30页 |
·大学生感恩自然的行为缺乏自发性 | 第30-31页 |
·党员潜意识中感恩自然的程度优于非党员 | 第31页 |
·大学生感恩自然存在性别差异 | 第31-32页 |
·大学生对感恩自然的自评高于他评 | 第32-33页 |
·绿色社团的大学生更加重视和感恩自然 | 第33-35页 |
第4章 感恩自然教育的完善策略 | 第35-42页 |
·调整现有感恩自然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 第35-36页 |
·集中主要教育资源于大二年级 | 第36-37页 |
·宣传报道的内容要更加具体,有所侧重 | 第37-38页 |
·教育活动要量多持久,抓住细节 | 第38页 |
·以点带面,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 | 第38-39页 |
·根据性别差异,合理分工 | 第39页 |
·增加奖励机制以强化感恩自然行为的自发性 | 第39-40页 |
·注意社会赞许性和自我掩饰的影响,建立客观的评价机制 | 第40-41页 |
·绿色宣传的语句多以自然词汇为主语 | 第41-42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 | 第42-44页 |
·感恩自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创 | 第42页 |
·感恩教育需要结合大学生自身知情行的特点 | 第42页 |
·大学生感恩自然的相关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个人简介 | 第46-47页 |
导师简介 | 第47-48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