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 对“最佳学习状态”理论的阐述 | 第9-13页 |
1 、 “最佳学习状态”理论提出的现实背景 | 第9-10页 |
2 、 “最佳学习状态”提出的理论基础 | 第10-11页 |
3 、 “最佳学习状态”理论的内涵阐释 | 第11-12页 |
4 、 “最佳学习状态”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 第12-13页 |
二、 语文教学中激活与维持最佳学习状态的途径和方法 | 第13-30页 |
1 、 激活与维持学习动机的措施 | 第13-21页 |
(1) 强化认知需要,激发学习欲望 | 第14-16页 |
(2) 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 | 第16-20页 |
(3) 体验成功快乐,增强自我效能感 | 第20-21页 |
2 、 激活与维持学习情绪的措施 | 第21-26页 |
(1) 构建教学情绪场,引领进入学习角色 | 第21-24页 |
(2) 创设情感体验情境,建构积极心理态势 | 第24-25页 |
(3) 激活无意识心理活动,调动积极情绪 | 第25-26页 |
3 、 激活与维持学习注意的措施 | 第26-30页 |
(1) 明确目标和期望,引导注意 | 第26-27页 |
(2) 注重过程学习,吸引注意 | 第27-28页 |
(3) 由范文讲读到言语实践,凝聚注意 | 第28-29页 |
(4) 提供教学支架,控制注意 | 第29-30页 |
(5) 运用教学机智,集中注意 | 第30页 |
三、 语文教学中激活选择当前学习方法的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 第30-40页 |
1 、 树立为迁移和创造而教的意识 | 第31-32页 |
2 、 转变范文研究视角,指导学法 | 第32-33页 |
3 、 培养学生学会创造性的阅读 | 第33-35页 |
4 、 语文学习策略的教学,授之以渔 | 第35-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