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
绪论 | 第1-9页 |
上篇生态美学的基本理论 | 第9-36页 |
第一章 自然美本质认识的历史回顾和反思 | 第9-15页 |
一、 依生之美 | 第9-11页 |
二、 亦依生亦竞生之美 | 第11-13页 |
三、 竞生之美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关于生态危机的美学反思 | 第15-20页 |
一、 竞生之美的内在发展悖论 | 第15-16页 |
二、 竞生之美发展悖论的美学成因 | 第16-20页 |
第三章 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 | 第20-24页 |
一、 主体间性的涵义 | 第20-21页 |
二、 主体间性的特征 | 第21-23页 |
三、 主体间性对生态美学的意义 | 第23-24页 |
第四章 生态美学的历史渊源 | 第24-30页 |
一、 我国古典美学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 第24-26页 |
二、 西方近现代生态美学思想 | 第26-28页 |
三、 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思想 | 第28-30页 |
第五章 生态美学的涵义阐释和生态美学的建构 | 第30-36页 |
一、 生态美学涵义的诸多阐释 | 第30-31页 |
二、 生态美学的建构 | 第31-36页 |
下篇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 | 第36-56页 |
第一章 生态美学视野中的审美文化 | 第36-40页 |
一、 文化与生态 | 第36-37页 |
二、 审美文化的价值危机与生态危机 | 第37-38页 |
三、 生态美学视野中的审美文化 | 第38-40页 |
第二章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困境 | 第40-45页 |
一、 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多元并存 | 第40-41页 |
二、 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自律性困境 | 第41-42页 |
三、 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他律性困境 | 第42-43页 |
四、 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价值困境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倡导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实现生态之美 | 第45-52页 |
一、 人文关怀的价值内涵 | 第45-47页 |
二、 生态关怀的价值内涵 | 第47-49页 |
三、 倡导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实现生态之美 | 第49-52页 |
第四章 实践三个代表,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审美文化 | 第52-56页 |
一、 先进文化与审美文化 | 第52-53页 |
二、 小康社会与审美文化 | 第53-54页 |
三、 实践三个代表,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审美文化 | 第54-56页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个人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