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7页 |
·课题的来源和工程背景 | 第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的状况 | 第11-15页 |
·明挖施工地下结构的设计方法 | 第11-13页 |
·火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对正交卸煤沟的设计方法 | 第13-14页 |
·斜梁桥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的构思和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2 斜梁式浅埋箱形卸煤沟模型试验 | 第17-37页 |
·试验目的 | 第17页 |
·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 第17-19页 |
·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19-20页 |
·试验测试 | 第20-25页 |
·测点和测试仪器的布置 | 第20-22页 |
·加载方法 | 第22-23页 |
·加载程序 | 第23-25页 |
·测试内容 | 第25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5-35页 |
·土压力分布情况 | 第25-27页 |
·钢筋应变分析 | 第27-30页 |
·荷载-挠度分析 | 第30-32页 |
·结构破坏特征和裂缝展开图 | 第32-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3 斜梁式浅埋箱形卸煤沟SAP2000有限元分析 | 第37-44页 |
·有限元单元选取及网格划分 | 第37-39页 |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39-44页 |
·计算工况的选择 | 第39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9-44页 |
4 卸煤沟实用简化计算方法 | 第44-76页 |
·卸煤沟设计要点 | 第44页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 | 第44页 |
·结构设计的内容 | 第44页 |
·桥面板的计算 | 第44-46页 |
·车轮荷载在板上的分布 | 第44-45页 |
·板的有效工作宽度 | 第45页 |
·行车道板(悬臂板)的内力计算 | 第45-46页 |
·单跨斜支承梁的计算 | 第46-55页 |
·竖向集中荷载P作用下斜梁的反力和内力计算 | 第47-52页 |
·斜梁的力学特点 | 第52页 |
·单跨斜梁的影响线 | 第52-53页 |
·单跨斜梁的变形计算 | 第53-55页 |
·沟壁、底板的计算 | 第55-61页 |
·土压力概述 | 第55-56页 |
·土压力的计算 | 第56-58页 |
·地基模型 | 第58-59页 |
·斜梁传给侧壁的反力 | 第59页 |
·侧壁底板计算简图 | 第59-60页 |
·作用在侧壁、底板上的荷载 | 第60-61页 |
·卸煤沟混凝土裂缝控制 | 第61-65页 |
·引言 | 第61-62页 |
·卸煤沟混凝土裂缝控制 | 第62-65页 |
·施工缝处理工艺 | 第65页 |
·卸煤沟构造要求 | 第65-68页 |
·卸煤沟斜梁的截面形式 | 第65-66页 |
·卸煤沟斜梁的配筋原则 | 第66-67页 |
·卸煤沟侧壁、底板构造 | 第67页 |
·卸煤沟连接构造 | 第67-68页 |
·卸煤沟避免地震破坏的措施 | 第68-71页 |
·引言 | 第68-69页 |
·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反应特性 | 第69页 |
·地下结构与地面结构反应特性的差异 | 第69页 |
·地下结构的主要破坏特征 | 第69-70页 |
·地下结构破坏机理 | 第70页 |
·卸煤沟避免地震破坏的措施 | 第70-71页 |
·算例 | 第71-7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