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对证券市场企业价值的评价
|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第一章 财务分析在证券市场中的地位 | 第11-20页 |
| 1.1 证券市场与信息定价制度 | 第11-14页 |
| 1.1.1 证券价格对信息的依赖 | 第12-13页 |
| 1.1.2 信息对证券投资者的影响 | 第13页 |
| 1.1.3 信息对提高投资收益的贡献 | 第13-14页 |
| 1.2 会计信息在证券市场中的价值 | 第14-16页 |
| 1.2.1 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成本最低 | 第14-15页 |
| 1.2.2 会计信息披露可消除“信息不对称” | 第15-16页 |
| 1.3 我国会计信息与证券投资要求的差距 | 第16-17页 |
| 1.3.1 现行财务报表不适应证券投资的要求 | 第16页 |
| 1.3.2 现行财务报表形式落后 | 第16-17页 |
| 1.3.3 会计信息系统的局限性 | 第17页 |
| 1.4 财务分析在证券市场中的地位 | 第17-20页 |
| 1.4.1 财务分析的“桥梁”作用 | 第18页 |
| 1.4.2 实证研究对财务分析的肯定 | 第18-19页 |
| 1.4.3 财务分析的相关性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财务分析综述 | 第20-40页 |
| 2.1 财务分析体系的构成 | 第20-23页 |
| 2.1.1 财务分析的目的 | 第20-21页 |
| 2.1.2 财务分析的方法 | 第21-22页 |
| 2.1.3 财务分析的原则 | 第22-23页 |
| 2.2 基本的财务比率 | 第23-32页 |
| 2.2.1 变现能力比率 | 第23-25页 |
| 2.2.2 负债比率 | 第25-27页 |
| 2.2.3 资产管理比率 | 第27-29页 |
| 2.2.4 盈利能力比率 | 第29-32页 |
| 2.3 财务比率综合分析 | 第32-37页 |
| 2.3.1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 第32-33页 |
| 2.3.2 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法 | 第33-35页 |
| 2.3.3 企业失败判别模型 | 第35-37页 |
| 2.4 对现行财务分析方法的评价 | 第37-40页 |
| 2.4.1 财务分析重点模糊 | 第37-38页 |
| 2.4.2 财务分析方法粗略 | 第38页 |
| 2.4.3 财务分析指标混乱 | 第38-39页 |
| 2.4.4 财务分析范围狭小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证券投资对财务分析的要求 | 第40-46页 |
| 3.1 以企业价值为分析中心 | 第41-42页 |
| 3.2 以盈利能力为分析重点 | 第42页 |
| 3.3 结合非会计信息进行分析 | 第42-43页 |
| 3.4 以企业的未来为分析方向 | 第43-44页 |
| 3.5 区分经济活动形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财务分析对企业价值的评价 | 第46-63页 |
| 4.1 企业价值计量的相关模式 | 第46-50页 |
| 4.1.1 非现金流量法 | 第46-47页 |
| 4.1.2 流量现值法 | 第47-50页 |
| 4.2 财务分析评价企业价值的基础 | 第50-53页 |
| 4.2.1 历史成本对投资增值的客观反映 | 第50-52页 |
| 4.2.2 关于EBO价值模型的实证研究 | 第52-53页 |
| 4.3 期权定价模型(OPM)的引入 | 第53-56页 |
| 4.3.1 期权及其估价 | 第53-55页 |
| 4.3.2 资产价值的期权性 | 第55-56页 |
| 4.4 财务分析对的企业价值的评价 | 第56-60页 |
| 4.4.1 企业价值的财务计量公式 | 第56-57页 |
| 4.4.2 对公式中参数的解释 | 第57-60页 |
| 4.5 企业价值评价实例 | 第60-6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 附录 | 第68-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