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选题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教育政策执行方面的研究 | 第12-14页 |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方面的研究 | 第14页 |
·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的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简要评价 | 第17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我国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的一般概述 | 第19-26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我国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的出台 | 第21-23页 |
·我国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的出台背景 | 第21-22页 |
·我国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的出台历程 | 第22-23页 |
·我国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国家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23页 |
·地方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第3章 我国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执行状况透视 | 第26-36页 |
·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的执行概况 | 第26-32页 |
·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执行的一般情况 | 第26-30页 |
·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执行的典型案例 | 第30-32页 |
·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执行中的问题 | 第32-33页 |
·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的目标定位问题 | 第32页 |
·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的执行主体问题 | 第32-33页 |
·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的执行环境问题 | 第33页 |
·导致我国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偏差的原因 | 第33-36页 |
·政策本身的原因 | 第33-34页 |
·基层行政体制的原因 | 第34页 |
·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 第34-35页 |
·社会原因 | 第35-36页 |
第4章 提高我国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执行成效的对策 | 第36-42页 |
·我国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的调整 | 第36-40页 |
·政策制定的科学化 | 第36-37页 |
·政策制定符合效率与公平的选择 | 第37-38页 |
·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行政效率 | 第38-39页 |
·丰富政策执行资源 | 第39-40页 |
·我国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的改革 | 第40-42页 |
·实现大学生"村官"角色的合法化 | 第40页 |
·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 | 第40页 |
·实施科学的管理制度 | 第40页 |
·创造良好的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环境 | 第40-4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