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医疗过失相关问题概述 | 第12-20页 |
(一) 医疗过失的概念辨析 | 第12-13页 |
1. 医疗过错与医疗过失 | 第12-13页 |
2. 医疗过失的概念 | 第13页 |
(二) 医疗过失的类型 | 第13-15页 |
1. 按照医方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分类 | 第13-14页 |
2. 按照医疗过失的主体分类 | 第14-15页 |
3. 按照医疗过失是否涉及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判断运用分类 | 第15页 |
(三) 一般侵权过失与医疗过失的区别 | 第15-20页 |
1. 一般侵权法上的过失 | 第15-17页 |
2. 一般过失与医疗过失的区别 | 第17-20页 |
二、域外医疗过失认定的规则及其启示 | 第20-25页 |
(一) 有关国家医疗过失认定规则的考察 | 第20-22页 |
1. 日本 | 第20页 |
2. 英国 | 第20-21页 |
3. 美国 | 第21页 |
4. 德国 | 第21-22页 |
(二) 域外医疗过失认定规则的启示 | 第22-25页 |
1. 对于医疗过失的认定没有简单划一的标准和原则 | 第22页 |
2. 医疗过失的认定应当客观但也应当灵活 | 第22-23页 |
3. 认定过失应当避免简单的多数人决定 | 第23-25页 |
三、医疗过失的认定(一)——违反注意义务 | 第25-38页 |
(一) 医师注意义务的构成 | 第25-28页 |
1. 医师的结果预见义务 | 第25-26页 |
2. 医师的结果回避义务 | 第26-28页 |
(二) 医师注意义务的实质与主要来源 | 第28-30页 |
(三) 医师的注意能力及判断标准 | 第30-33页 |
(四) 医师的一般注意义务 | 第33-34页 |
1. 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对患者进行救治的义务 | 第33页 |
2. 对患者作出正确诊断的义务 | 第33-34页 |
3. 依据诊断结论对患者提供适当治疗的义务 | 第34页 |
4. 不得擅自终止治疗的义务 | 第34页 |
(五) 医师的特殊注意义务 | 第34-38页 |
1. 医师说明义务与患者的同意权 | 第34-36页 |
2. 医师的保密义务 | 第36-37页 |
3. 医师的忠实义务 | 第37-38页 |
四、医疗过失的认定(二)——违反“医疗执业群体接受”的行为标准 | 第38-45页 |
(一) “医疗执业群体接受标准”起源 | 第38-40页 |
(二) “医疗执业群体接受标准”的具体运用 | 第40-41页 |
1. 医疗行为有明确的诊疗规范 | 第40-41页 |
2. 医疗行为缺乏相关诊疗规范 | 第41页 |
(三) “医疗执业群体接受标准”的特殊考虑因素 | 第41-45页 |
1. 医疗行为的专门性 | 第41-42页 |
2. 医疗行为的资源性 | 第42-43页 |
3. 医疗行为的紧急性 | 第43-45页 |
五、关于我国医疗过失认定制度构建的几点建议 | 第45-49页 |
(一) 系统规定医方的注意义务 | 第45-46页 |
1. 将医疗合同纳入现行《合同法》 | 第46页 |
2. 制定综合性的医疗法 | 第46页 |
(二) 制定医疗过失有无鉴定必要的标准 | 第46-47页 |
(三) 完善现有的专家鉴定制度 | 第47-49页 |
1. 加强鉴定的公正性 | 第47-48页 |
2. 强化鉴定依据的合理性 | 第48页 |
3. 明确法官在鉴定过程中的作用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