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结构之债权人选择理论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基本方法和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基本方法 | 第10页 |
·研究基本内容 | 第10-11页 |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 | 第11-12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1-12页 |
·不足之处 | 第12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第2章 债权人选择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8-19页 |
·博弈论 | 第19-20页 |
·信号理论 | 第20页 |
·财务契约理论 | 第20-21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22页 |
·权衡理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债权人选择理论 | 第23-43页 |
·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宏观因素 | 第24-25页 |
·微观因素 | 第25-26页 |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资本结构的选择 | 第26-29页 |
·债务人和债权人在选择中的地位关系 | 第27-28页 |
·债务人对资本结构的选择 | 第28-29页 |
·债权人对资本结构的选择 | 第29页 |
·债权人选择理论模型 | 第29-35页 |
·非利率管制下债权人选择理论模型 | 第30-33页 |
·利率管制下债权人选择理论模型 | 第33-35页 |
·债权人选择理论模型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 第35-36页 |
·债权人选择理论模型对于债务人的意义 | 第35-36页 |
·债权人选择理论模型对于债权人的意义 | 第36页 |
·现阶段债权人选择的市场反应 | 第36-41页 |
·研究假设 | 第36-37页 |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第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7-39页 |
·实证分析 | 第39-40页 |
·研究结论 | 第40-41页 |
·债权人选择理论与市场反应的差异分析 | 第41-43页 |
第4章 政策建议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43-46页 |
·政策建议 | 第43-44页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52页 |
附录B 附表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