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选题目的 | 第9-1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关于贫困生的认定 | 第11-13页 |
| ·关于艺术类(专业)贫困生救助问题的研究 | 第13-16页 |
| ·对以往文献研究的评述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文献分析方法 | 第16页 |
| ·案例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 ·创新点 | 第17-18页 |
| ·提出了加大“弹性学分制”改革的救助措施 | 第17页 |
| ·提出了进行“教学辅助”的救助办法 | 第17页 |
| ·提出了“定向培养”的解困方案 | 第17-18页 |
| 第2章 艺术类(专业)贫困生概述 | 第18-22页 |
| ·艺术类(专业)贫困生的特点 | 第18-19页 |
| ·艺术类(专业)贫困生比例大,救助负担重 | 第18页 |
| ·艺术类(专业)贫困生面临问题多,救助难度大 | 第18-19页 |
| ·艺术类(专业)贫困生压力大,救助要求高 | 第19页 |
| ·艺术类(专业)贫困生形成的原因 | 第19-22页 |
| ·一般性原因 | 第19-20页 |
| ·特殊原因 | 第20-22页 |
| 第3章 艺术类(专业)贫困生救助体系的现状 | 第22-31页 |
| ·艺术类(专业)贫困生救助体系的构成 | 第22-25页 |
| ·艺术类(专业)贫困生救助体系的主体 | 第22-23页 |
| ·艺术类(专业)贫困生救助的途径和方法 | 第23-25页 |
| ·艺术类(专业)贫困生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 ·国家对艺术类(专业)贫困生救助程度“浅” | 第25-26页 |
| ·银行助学贷款缺少保障、贷款金额不能满足需求 | 第26页 |
| ·救助方法单一、途径狭窄 | 第26-27页 |
| ·学校救助力度小、精神救助薄弱 | 第27页 |
| ·艺术类(专业)贫困生救助体系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7-31页 |
| ·国家对艺术类(专业)贫困生的调研分析不够 | 第27-28页 |
| ·银行助学贷款体制不健全、艺术类(专业)学生还款率低 | 第28-29页 |
| ·没有建立良好的学校与社会合作的救助方式 | 第29页 |
| ·救助形式过于呆板,没有转变救助思路 | 第29-31页 |
| 第4章 完善艺术类(专业)贫困生救助体系的具体对策 | 第31-41页 |
| ·明确艺术类(专业)贫困生救助体系完善的原则 | 第31-32页 |
| ·救助体系的系统性原则 | 第31页 |
| ·救助宗旨的公平性原则 | 第31页 |
| ·救助水平的适应性原则 | 第31页 |
| ·救助措施的配套性原则 | 第31-32页 |
| ·框架结构的统筹性原则 | 第32页 |
| ·救助运行的规范性原则 | 第32页 |
| ·完善艺术类(专业)贫困生救助体系的具体对策 | 第32-41页 |
| ·国家应加大对艺术类(专业)贫困生的救助力度 | 第32-34页 |
| ·丰富学校自身救助范围 | 第34-35页 |
| ·加强社会对艺术类(专业)贫困生的关注,吸引社会救助力量 | 第35-37页 |
| ·由单一经济救助向综合救助发展 | 第37-39页 |
|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培育经济助学社会保障体系 | 第39-41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作者简介 | 第46-4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