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科学教育与普及论文

西部地区高师本科生物学教师教育资源配置的调查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言第10-22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国际教师教育“体制开放”和“教师专业化”潮流第10页
     ·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调整第10-11页
   ·问题提出第11-17页
     ·教育不公第11-13页
     ·非师范院校办教师教育对师范院校的冲击第13-14页
     ·目前高等师范学校仍然是教师教育的主体第14-16页
     ·教育资源配置的学科性第16-17页
   ·相关概念、内容的界定第17-18页
     ·资源第17页
     ·教师教育资源第17页
     ·研究中地理范围的限定第17-18页
   ·研究目的第18页
   ·研究意义第18-19页
     ·理论意义第18页
     ·实践意义第18-19页
   ·研究现状第19-20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0-22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0页
     ·调查对象第20-21页
     ·研究方法第21-22页
第2章 基本情况第22-28页
   ·西部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的概况第22-24页
   ·西部地区开设生物科学类专业的师范大学第24-25页
   ·各师范大学的战略目标与发展定位第25页
   ·XB、SC、GX 的概况第25-28页
     ·专业结构与布局第25-26页
     ·重点学科第26页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二级)第26页
     ·2003-2006 年本科专业招生第26-28页
第3章 师资队伍现状与分析第28-39页
   ·师资队伍结构的基本理论第28-30页
     ·人力资源理论第28页
     ·系统理论第28-29页
     ·耗散结构理论第29页
     ·师资队伍结构第29-30页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30-39页
     ·专任教师的数量现状第30-31页
     ·专任教师的结构现状第31-37页
     ·教学论师资数量与结构现状第37页
     ·XB、SC、GX 师资队伍总体结构第37-39页
第4章 教育类课程设置现状与分析第39-45页
   ·理论基础第39页
   ·教育类课程的性质第39-40页
   ·教育类课程的结构第40-41页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教育类理论与技能课程(必修)门类、学时及学分第41-42页
     ·教育实践课程的学时、学分第42-43页
     ·教育类课程(必修)占总学分的比例第43-45页
第5章 微格教学设施和教育实习基地现状与分析第45-47页
   ·微格教学第45页
   ·微格教学设施调查结果与分析第45-46页
   ·教育实习基地第46页
   ·教育实习基地调查结果与分析第46-47页
第6章 思考与建议第47-58页
   ·师资队伍第47-51页
     ·师资队伍总体数量明显不足第47-48页
     ·学历(学位)层次偏低第48页
     ·职称结构有待优化第48-49页
     ·青年教师比例偏大第49页
     ·学缘“近亲繁殖”较严重第49页
     ·学科教学论师资问题最为严重第49-50页
     ·师资流失第50页
     ·建议第50-51页
   ·教育类课程设置第51-56页
     ·缺乏成熟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第52页
     ·教育类课程编制急需完善第52-53页
     ·教育类课程没有形成自身独立完整的结构体系第53-55页
     ·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缺少对基础教育的关注第55页
     ·教育类课程教学机构分散第55-56页
     ·建议第56页
   ·微格教学设施与教育实习基地第56-58页
     ·微格教室紧缺第56-57页
     ·教育实习基地未能服务于偏远地区和乡镇的中小学第57-58页
第7章 结束语第58-59页
注释第59-62页
附录一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第62-63页
附录二 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第63-65页
附录三 高师本科生物学教师培养院(系)基本情况调查表第65-69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师范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红火蚁发生区的昆虫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