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导论 | 第8-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国内的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8-10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1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 2 基层党政民族干部及其素质的涵义 | 第12-21页 |
| ·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的内涵 | 第12-16页 |
| ·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的界定 | 第12-13页 |
| ·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的特点 | 第13-15页 |
| ·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的职责 | 第15-16页 |
| ·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素质的涵义 | 第16-21页 |
| ·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素质的界定 | 第16-17页 |
| ·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素质的作用 | 第17-18页 |
| ·基层党政民族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 第18-21页 |
| 3 新时期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素质发展的新要求 | 第21-27页 |
| ·开放性要求 | 第21-22页 |
| ·创新性要求 | 第22-23页 |
| ·科学性要求 | 第23-24页 |
| ·凸能性要求 | 第24-25页 |
| ·终身性要求 | 第25-27页 |
| 4 当前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素质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7-34页 |
| ·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素质得到较好发展 | 第27-29页 |
| ·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明显提高 | 第27页 |
| ·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 第27-28页 |
| ·专业结构明显改善 | 第28页 |
| ·年龄和性别结构明显改善 | 第28-29页 |
| ·当前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素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0页 |
| ·素质结构不合理现象仍然突出 | 第29页 |
| ·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仍需提高 | 第29页 |
| ·文化素质依然偏低 | 第29-30页 |
| ·创新意识不够强 | 第30页 |
| ·身体素质下降情况严重 | 第30页 |
| ·影响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素质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30-34页 |
| ·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的影响 | 第31页 |
| ·相对落后的文化教育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干部教育形式化弊端的影响 | 第32页 |
| ·培养和选拔任用机制缺陷的影响 | 第32页 |
| ·对干部素质发展认识不足的影响 | 第32-34页 |
| 5 新时期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素质发展的路径选择 | 第34-45页 |
| ·提高认识,明确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素质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 | 第34页 |
|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素质发展夯实物质基础 | 第34-35页 |
|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加强对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素质的系统教育 | 第35-38页 |
| ·加强对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的政治素质教育 | 第35-36页 |
| ·加强对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 | 第36页 |
| ·加强对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的执政能力素质教育 | 第36-37页 |
| ·加强对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 第37页 |
| ·加强对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的创新素质教育 | 第37-38页 |
| ·建立健全各项机制,加强基层党政民族干部素质发展的制度建设 | 第38-41页 |
| ·建立和完善以支持促发展的保障机制 | 第38页 |
| ·建立和完善以培训促发展的学习机制 | 第38-39页 |
| ·建立和完善以绩效促发展的考核机制 | 第39-40页 |
| ·建立和完善以锻炼促发展的培养机制 | 第40页 |
| ·建立和完善以管理促发展的监督机制 | 第40-41页 |
| ·发挥基层党政民族干部主观能动性,促进自身素质发展 | 第41-45页 |
| ·勇于与时俱进,在发展中树立科学的方法意识 | 第41-43页 |
| ·敢于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 | 第43页 |
| ·善于总结反思,在探索中逐步完善自己 | 第43-45页 |
| 6 结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