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大电流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研究与实现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 ·电动汽车的发展概况 | 第8页 |
| ·电动汽车控制器的发展趋势 | 第8-9页 |
| ·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发展 | 第9-10页 |
|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 第9-10页 |
| ·电机控制策略的发展 | 第10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1-12页 |
| 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 | 第12-28页 |
| ·永磁同步电机的分类 | 第12-13页 |
|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13-18页 |
| ·坐标变换的实现 | 第13-14页 |
| ·PMSM在A-B-C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14-15页 |
| ·PMSM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15-17页 |
| ·PMSM的转矩方程 | 第17-18页 |
|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 | 第18-27页 |
| ·控制策略的选取 | 第18-20页 |
|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 | 第20-26页 |
| ·SVPWM算法仿真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3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28-44页 |
|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第28-31页 |
| ·功能需求分析 | 第28页 |
| ·主要技术指标 | 第28-29页 |
| ·总体设计 | 第29-30页 |
| ·主要器件选型 | 第30-31页 |
| ·功率逆变器的设计 | 第31-36页 |
| ·功率逆变器拓扑结构图 | 第32-33页 |
| ·硬件电路板的构成 | 第33-34页 |
| ·底板的设计 | 第34页 |
| ·PWM驱动电路 | 第34-36页 |
| ·散热器设计 | 第36-39页 |
| ·功率器件的热计算 | 第36-37页 |
| ·散热器仿真设计 | 第37-39页 |
| ·制动保护电路 | 第39-41页 |
| ·外围信号采样电路 | 第41-43页 |
| ·电流采样电路 | 第41-42页 |
| ·温度采样电路 | 第42页 |
| ·位置和速度检测电路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4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4-52页 |
| ·系统主程序设计 | 第44页 |
| ·主控制中断程序设计 | 第44-45页 |
| ·保护中断程序设计 | 第45-46页 |
| ·转子初始定位程序设计 | 第46-48页 |
| ·增量式编码器 | 第46-47页 |
| ·转子位置信息的获取 | 第47-48页 |
| ·初始定位流程图 | 第48页 |
| ·人机界面及通讯程序设计 | 第48-50页 |
| ·通信协议 | 第48-49页 |
| ·人机界面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62页 |
|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52-54页 |
| ·实验平台的构成 | 第52-53页 |
| ·死区时间设置 | 第53-54页 |
| ·理论上的电流相序 | 第54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61页 |
| ·实际电流观测 | 第55页 |
| ·坐标变换后的电流 | 第55-56页 |
| ·不同转矩角下的电流 | 第56-58页 |
| ·不同控制参数下的系统响应 | 第58-60页 |
| ·不同转速下的系统功率因数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 ·总结 | 第62页 |
| ·展望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附录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