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2页 |
| ·本文的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小结 | 第11-12页 |
| 第2章 海底沉积物的声学性质 | 第12-31页 |
| ·沉积物的内部结构和主要的物理参数 | 第12-16页 |
| ·典型的沉积物内部结构 | 第12-13页 |
| ·孔隙度 | 第13-15页 |
| ·密度 | 第15-16页 |
| ·海底沉积物的声速 | 第16-20页 |
| ·声速与孔隙度的关系 | 第16-18页 |
| ·声速与密度的关系 | 第18-19页 |
| ·声速与粒径的关系 | 第19页 |
| ·声速同其它参数的关系 | 第19-20页 |
| ·声波在海底沉积物中的衰减 | 第20-21页 |
| ·声信号的衰减机制 | 第20页 |
| ·声衰减系数同其它物理参数的关系 | 第20-21页 |
| ·声速和声衰减系数的频散 | 第21-22页 |
| ·声速的频散 | 第21-22页 |
| ·声衰减系数的频散 | 第22页 |
| ·地声学模型 | 第22-30页 |
| ·线弹性孔隙模型 | 第23-26页 |
| ·Biot-Stoll 理论模型 | 第26-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海底沉积物声学性质原位测量技术 | 第31-39页 |
| ·现有的原位测量仪器 | 第32-38页 |
| ·沉积物声学特性现场测量系统 | 第32-33页 |
| ·声学长矛(Acoustic Lance, AL) | 第33-34页 |
| ·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性质测量仪(SAPPA) | 第34-35页 |
| ·海底沉积物声速与声衰减系数原位测量探针系统(ISSAP) | 第35-36页 |
| ·沉积物声学属性探针(SPADE) | 第36-38页 |
| ·多频海底声学原位测试系统 | 第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海底沉积物声学性质原位测量系统设计 | 第39-47页 |
| ·原位测量系统原理 | 第39-40页 |
| ·原位测量系统设计 | 第40-43页 |
| ·水下海底测量部分 | 第41-42页 |
| ·水上甲板控制部分 | 第42-43页 |
| ·关键技术设计 | 第43-46页 |
| ·水下平衡系统设计 | 第43页 |
| ·换能器间距选择 | 第43-44页 |
| ·换能器安装耦合 | 第44-45页 |
| ·电缆屏蔽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5章 原位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 第47-53页 |
| ·仪器的水中校正 | 第47-49页 |
| ·声速的计算 | 第49-52页 |
| ·相关分析法 | 第50-51页 |
| ·首波最大振幅法 | 第51-52页 |
| ·声衰减系数的计算 | 第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6章 松散泥沙沉积物声学性质原位测量实验 | 第53-70页 |
| ·实验室测量数据分析 | 第53-55页 |
| ·海滩沙中测量数据分析 | 第55-65页 |
| ·池塘软泥测量数据分析 | 第65-68页 |
| ·沉积物粒度对声学性质的影响 | 第68-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70-73页 |
| ·结论 | 第70-72页 |
|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72-73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72页 |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附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