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内蒙段径流变化规律分析预测及流域水资源模拟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导论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3页 |
·径流预测研究 | 第10-11页 |
·水资源模拟评价研究 | 第11-1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6页 |
2 研究区的概况 | 第16-21页 |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气候特征 | 第16-18页 |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河流水系 | 第19-20页 |
·社会经济 | 第20-21页 |
3 滦河内蒙段径流统计特性分析 | 第21-32页 |
·概述 | 第21-22页 |
·径流的年变化规律 | 第22-23页 |
·月均径流的丰枯变化规律 | 第23-24页 |
·径流的统计特性参数 | 第24-29页 |
·径流与水文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4 基于时间域地质统计学的径流模拟预测分析 | 第32-53页 |
·概述 | 第32页 |
·时间域普通克立格预测模型 | 第32-37页 |
·模型理论 | 第32-34页 |
·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 第34-37页 |
·时间域泛克立格预测模型 | 第37-42页 |
·模型理论 | 第37-38页 |
·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 第38-42页 |
·时间域协克立格预测模型 | 第42-51页 |
·模型理论 | 第42-44页 |
·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 第44-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5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径流模拟预测分析 | 第53-68页 |
·概述 | 第53-59页 |
·RAGA 实现过程 | 第54-57页 |
·A-BP 实现过程 | 第57-59页 |
·基于RAGA 的Shepard 相似预测模型 | 第59-61页 |
·模型理论 | 第59-60页 |
·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 第60-61页 |
·基于 RAGA 的投影寻踪预测模型 | 第61-63页 |
·模型理论 | 第61-62页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A-BP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第63-65页 |
·模型理论 | 第63-64页 |
·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 第64-65页 |
·基于 RAGA 的组合预测模型 | 第65-66页 |
·模型理论 | 第65页 |
·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6 滦河内蒙段枯季径流预测 | 第68-73页 |
·概述 | 第68页 |
·枯季径流统计特性分析 | 第68-69页 |
·枯季径流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 第69-72页 |
·枯季径流的时间序列预测 | 第69-70页 |
·枯季径流的水文气象因素预测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7 滦河内蒙段流域水资源量评价与数值模拟分析 | 第73-98页 |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 | 第73-78页 |
·子流域地表水资源评价 | 第73-75页 |
·天然径流一致性分析 | 第75-78页 |
·滦河内蒙段径流总量 | 第78页 |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 第78-87页 |
·水文地质单元 | 第78-79页 |
·含水层概况 | 第79-80页 |
·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 第80-86页 |
·区域总水资源量评价 | 第86-87页 |
·基于MODFLOW 的地下水资源数值模拟 | 第87-97页 |
·评价区水文地质实体辨识 | 第87-88页 |
·含水层概念模型 | 第88-91页 |
·VISUA MODFLOW 模型模拟计算 | 第91-96页 |
·MODFLOW 模拟结果讨论 | 第96-97页 |
·小结 | 第97-98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全文总结 | 第98-99页 |
·展望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
作者简介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