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关于地下空间开发的目的与内容 | 第11-12页 |
·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的相关方法和理论 | 第12-15页 |
·空间统计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论文组成 | 第17-19页 |
第2章 城市地下空间需求的特征与预测方法 | 第19-43页 |
·地下空间的特性与开发利用功能 | 第19-23页 |
·地下空间的物理特性 | 第19-21页 |
·地下空间的资源与产品特性 | 第21页 |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类型 | 第21-23页 |
·地下空间开发的动因与发展方向 | 第23-30页 |
·发达国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践与经验 | 第23-26页 |
·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况 | 第26页 |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目的与动因 | 第26-29页 |
·地下空间开发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 第29-30页 |
·需求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 第30-31页 |
·需要的心理学概念与特征 | 第30-31页 |
·需求的经济学概念与特征 | 第31页 |
·地下空间需求的特征 | 第31-35页 |
·地下空间需求的经济学特征 | 第31-33页 |
·地下空间需求的主体与需求特性 | 第33-35页 |
·地下空间需求的内容与机理 | 第35-37页 |
·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方法 | 第37-43页 |
·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方法框架的总体思路 | 第37页 |
·基于城市分系统的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框架体系 | 第37-43页 |
第3章 土地-交通特征指标与地下空间需求强度的关系 | 第43-59页 |
·地价与地下空间开发的关系 | 第43-48页 |
·土地利润空间的影响 | 第43-45页 |
·建筑竖向付租能力差异的影响 | 第45-48页 |
·小结 | 第48页 |
·容积率与地下空间开发的关系 | 第48-50页 |
·用地类型与地下空间开发的关系 | 第50-52页 |
·商业用地 | 第50-51页 |
·办公用地 | 第51-52页 |
·居住用地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页 |
·城市轨道交通与地下空间开发的关系 | 第52-57页 |
·轨道交通建设对地下空间的需求 | 第52-55页 |
·轨道交通、土地利用与地下空间相互作用 | 第55-56页 |
·轨道交通因素特征指标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东京四区地下空间开发强度的量化分析 | 第59-112页 |
·研究对象和目标 | 第59-62页 |
·东京概况 | 第59-61页 |
·研究对象 | 第61-62页 |
·研究目标 | 第62页 |
·分析模型 | 第62-66页 |
·相关分析模型 | 第63-64页 |
·偏相关系数模型 | 第64页 |
·回归分析模型 | 第64-66页 |
·方差分析模型 | 第66页 |
·数据准备和实验流程 | 第66-79页 |
·数据来源 | 第66页 |
·原始数据特征与处理方法 | 第66-68页 |
·数据实验流程 | 第68-70页 |
·数据收集结果 | 第70-77页 |
·数据样方 | 第77-79页 |
·地下空间分布形态与量化分析 | 第79-88页 |
·数据量化分析 | 第79-83页 |
·地下空间开发强度与地铁车站距离的关系 | 第83-86页 |
·城市干线道路旁地下空间的高强度利用 | 第86-87页 |
·高地价地区地下空间高强度利用 | 第87页 |
·特殊用地对地下空间开发的限制 | 第87-88页 |
·用地受限时利用地下空间 | 第88页 |
·全域地下空间开发强度特征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88-102页 |
·土地特征影响因素与开发强度的相关分析 | 第88-91页 |
·用地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 第91-93页 |
·商业用地的影响因素与地下空间强度相关性 | 第93-95页 |
·居住用地的影响因素与地下空间强度相关性 | 第95-97页 |
·混合用地的影响因素与地下空间强度相关性 | 第97-99页 |
·工业用地的影响因素与地下空间强度相关性 | 第99-102页 |
·小结 | 第102页 |
·站域地下空间开发强度特征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102-109页 |
·土地及轨道交通特征影响因素与开发强度相关分析 | 第102-109页 |
·小结 | 第109页 |
·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回归模型 | 第109-111页 |
·全域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回归模型 | 第109-110页 |
·站域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回归模型 | 第110-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5章 厦门市地下空间需求规模预测实例 | 第112-120页 |
·居住区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 | 第112-114页 |
·预测模型 | 第112-114页 |
·厦门市居住区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 | 第114页 |
·公共设施用地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 | 第114-117页 |
·预测模型 | 第114-115页 |
·厦门市公共设施用地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 | 第115-117页 |
·其他设施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方法 | 第117-118页 |
·厦门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汇总 | 第118-120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120-122页 |
·研究结果 | 第12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20-121页 |
·后续研究建议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