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防屈曲支撑框架设计理论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22页
   ·引言第9页
   ·防屈曲支撑应用背景第9-16页
     ·防屈曲支撑的构成特点第9-12页
     ·防屈曲支撑的工程应用第12-16页
   ·防屈曲支撑框架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6-20页
     ·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第16-18页
     ·基于能量的设计方法第18-20页
   ·本文研究内容及思路第20-22页
     ·防屈曲支撑第20页
     ·防屈曲支撑框架第20-22页
第2章 防屈曲支撑构件的设计理论第22-36页
   ·一般屈曲抑制型构件的组成和分类第22-23页
   ·一般屈曲抑制型构件的整体稳定性第23-33页
     ·内核单元与约束单元完全粘结第23-28页
       ·约束单元对称布置第23-27页
       ·约束单元不对称布置第27-28页
     ·内核单元与约束单元之间允许相对滑移第28-32页
       ·约束单元对称布置第28-31页
       ·约束单元不对称布置第31-32页
     ·小结第32-33页
   ·防屈曲支撑构件的设计方法第33-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防屈曲支撑框架的受力机理研究第36-47页
   ·防屈曲支撑框架与普通中心支撑框架的性能比较第36-41页
     ·滞回性能比较第36-38页
     ·Pushover 分析比较第38-39页
     ·弹塑性时程分析比较第39-40页
     ·对框架产生不利影响分析第40-41页
   ·影响防屈曲支撑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第41-45页
     ·支撑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第41-43页
     ·支撑与框架抗侧刚度的匹配性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4章 防屈曲支撑框架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第47-92页
   ·防屈曲支撑框架的设计原则第48-49页
   ·抗侧刚度比k 的合理取值范围第49-69页
     ·强震记录的选取第51-53页
     ·5 层防屈曲支撑框架时程分析结果第53-56页
     ·10 层防屈曲支撑框架时程分析结果第56-60页
     ·15 层防屈曲支撑框架时程分析结果第60-64页
     ·20 层防屈曲支撑框架时程分析结果第64-68页
     ·抗侧刚度比k 的合理取值范围第68-69页
   ·框架设计的临界点第69-86页
     ·抗侧刚度比k = 0.5 时框架设计的临界点第71-75页
     ·抗侧刚度比k = 1 时框架设计的临界点第75-78页
     ·抗侧刚度比k = 1.5 时框架设计的临界点第78-81页
     ·抗侧刚度比k = 2 时框架设计的临界点第81-85页
     ·框架设计的临界点小结第85-86页
   ·本文建议设计方法第86-87页
     ·适用范围第86页
     ·防屈曲支撑布置原则第86-87页
     ·设计流程第87页
   ·算例分析第87-90页
     ·工程概况第87-88页
     ·小震下结构设计第88-89页
     ·大震验算第89-90页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92-95页
   ·主要结论第92-93页
     ·防屈曲支撑构件第92页
     ·防屈曲支撑框架第92-93页
   ·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8页
致谢第98-9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方法及指标相关性实证研究
下一篇:古建城台长期力学性能和安全度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