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1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概说 | 第9-15页 |
·环境民事公益概念 | 第9-11页 |
·公共利益 | 第9页 |
·环境公共利益 | 第9-11页 |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 第11-13页 |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概念 | 第11页 |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特点 | 第11-12页 |
·公益诉讼的功能 | 第12-13页 |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 | 第13-15页 |
2 我国环境纠纷现状 | 第15-19页 |
·立法现状 | 第15-16页 |
·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及其特征; | 第16-19页 |
3 扩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理念障碍 | 第19-23页 |
·与诉权理论的冲突 | 第19-20页 |
·与诉之利益的冲突 | 第20页 |
·与当事人理论的冲突 | 第20-23页 |
4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可行性分析 | 第23-34页 |
·公民个人享有原告主体资格的不可行性 | 第23-26页 |
·公民个人自身劣势 | 第23-25页 |
·缺少相关的配套措施弥补公民的劣势 | 第25-26页 |
·社会团体享有原告主体资格的优势 | 第26-29页 |
·"诉讼信托"为社会团体享有原告主体资格权利来源提供支持 | 第27页 |
·社会团体启动诉讼的现状 | 第27-28页 |
·社会团体启动诉讼相对于其他主体的优势 | 第28-29页 |
·检察院享有原告主体资格的不可行性 | 第29-34页 |
·对民事公诉的质疑 | 第29-32页 |
·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不可逾越的两大障碍 | 第32-34页 |
5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构建 | 第34-38页 |
·赋予社会团体以自己的名义提起纯粹利益纠纷类公益诉讼 | 第34-36页 |
·对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定性 | 第34-35页 |
·赋予社会团体以白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 第35-36页 |
·整合现有资源,完善公益诉讼救济体系 | 第36-38页 |
·完善群体纠纷解决机制 | 第36-37页 |
·完善支持起诉制度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个人简介 | 第40-41页 |
导师简介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